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外戚、宦官之争

外戚、宦官之争

又称外戚、宦官之祸。东汉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东汉自和帝后,皇帝都是幼年继位,由母后临朝,太后要借助于父兄处理政务,又要用宦官出宣诏命。皇帝长大后,为恢复权力,只有靠宦官发动政变,驱灭外戚,因此造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争斗不止的恶性循环。章和二年(公元88年),汉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其兄窦宪等亲属党羽并据要职。永和四年(公元92年),汉和帝利用宦官郑众,消灭窦氏势力,郑众因功封侯,宦官从此参与政事。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安帝登极,邓太后临朝, 其兄邓骘等把握朝政。邓太后鉴于窦氏专恣之祸,并用外戚、宦官。邓太后死,安帝与宦官李闰等合谋诛灭邓氏。安帝既用宦官典掌机要,也用皇后兄阎显掌握禁军,两者共同专权。汉安帝崩,阎皇后与阎显策立北乡侯为少帝,阎太后临朝,阎显独揽大权。不久少帝死,宦官孙程等十九人拥立汉顺帝,杀阎显。宦官十九人皆封侯,权势益张。汉顺帝时,外戚梁商、梁冀父子相继为大将军,秉执汉政二十余年。顺帝死,梁太后与梁冀先后密定汉冲、质、桓三帝,威权震天下。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汉桓帝与宦官单超等密谋,族灭梁氏,宦官单超等五人同日封侯,独揽朝政。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汉灵帝继位,窦太后临朝,其父窦武为大将军辅政,与陈蕃等谋灭宦官。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事机泄漏,双方兵戎相见,窦武、陈蕃兵败被杀,宦官独掌朝纲,皇帝任其摆布。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少帝刘辩继位,何太后临朝,其兄何进为大将军总理朝政,欲诛宦官反为所害。袁绍发兵尽诛宦官,至此,东汉外戚、宦官同归于尽,东汉皇朝也名存实亡。外戚、宦官之争,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政治腐朽黑暗,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猜你喜欢

  • 台湾抗日义勇军

    台湾绅民反抗日军割占台湾的武装。《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来,台湾绅民奔走相告,集会抗议割台,联名发布檄文,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1895年6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十日)清政

  • 李接(楫)起义

    南宋孝宗时广西农民起义。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五月,容州陆川(广西今县)弓手李接(一作楫)利用宗教聚众起义。所至开仓赈济贫民,宣布蠲免十年民税,各地人民纷起响应,声势大振。设官分职,称“李王”。攻

  • 陈亮上书

    陈亮,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宋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政论家、文学家。喜谈用兵, 关心时政,力主对金抗战。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十一月, 金人约和,朝野庆幸。陈亮上《中兴五论

  • 庆历和议

    宋仁宗时与西夏的和议。宋夏交战,宋朝屡遭失败,损伤惨重,朝野震惊。且军费开支浩大,人民负担加重,起义反抗日增。宋遂密派使节与西夏言和。西夏在对宋战争中损耗也颇严重。又因双方停止互市,西夏国内物资日见匮

  • 用兵安南

    元朝对安南(今越南北部)的侵略战争。蒙哥汗七年(公元1257年),蒙古大将兀良哈台遣使入安南谕降,使者被扣。兀良哈台遂分道进兵,破安南都城。后因气候炎热,驻兵九日即班师。忽必烈即位后,安南国王被迫称臣

  • 隋朝

    朝代名。公元581年杨坚建立。坚父杨忠曾随周太祖宇文泰起兵关西,功绩卓著,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为北周重臣之一。父死,杨坚袭爵。坚娶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女为妻,其长女杨丽

  • 五单于争立

    匈奴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单于系匈奴君长的称号。经过长期与汉的战争,匈奴势力日益削弱。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十余万汉军分道出塞击匈奴,丁零、乌桓、乌孙乘机从北、东、西面夹击匈奴。匈奴陷

  • 吴樾炸五大臣事件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决定派载泽、徐世昌、绍英、戴鸿慈、端方等五大臣赴日本及欧美各国考察宪政,企图打出“预备立宪”的招牌,欺骗群众缓和矛盾,稳固自身统治。对此资产阶级立宪派表示欢迎,广大革命

  • 中俄声明和中俄蒙协约

    民国初年沙俄为侵吞中国领土外蒙古强迫北京政府签订的两个不平等条约。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沙俄乘机借口保护领事馆,派军队进入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策动外蒙反动的王公贵族于10月18日宣布

  • 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诸侯国内各个地区也自铸货币,其形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大致韩、赵、魏通行布币,齐、燕流行刀币,秦使用圆钱,楚国流行郢爱(方形小金块)。各国货币价值不等,换算困难。秦灭六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