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灵澈

灵澈

【生卒】:746或748—816

【介绍】:

唐代诗僧。澈,一作彻。字源澄,一作澄源。俗姓汤。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年一说天宝八载(749),不确。少聪察嗜学,不肯为凡夫,因出家,居越州云门寺。大历中,从严维学诗,得刘长卿皇甫曾称赏,遂有声名。建中中居湖州,与皎然游,并初游长安。贞元中再游长安,交结刘禹锡柳宗元吕温权德舆等,名振京都。因僧徒造流言挑动宦官,以侵诬罪流放汀州。约元和元年(806)遇赦归越州。四年(809)居庐山,与江西观察使韦丹交往甚密。后应宣歙观察使范传正邀,居宣州开元寺,元和十一年(816)卒。一说卒于越州山阴寺。年七十一(一说六十九)。工诗,与道标、皎然齐名,是皎然后成就较高之诗僧。刘禹锡幼时曾从其学诗。诗各体兼工,多酬赠寄送之作,挺拔瑰奇,颇有警句。皎然称:“观其风裁,味其情致,不下古手,不傍古人。”(《赠包中丞书》)刘禹锡谓其《芙蓉园新寺》诗“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等“可谓入作者阃域,岂特雄于诗僧间邪”(《澈上人文集纪》)。《听莺歌》、《东林寺酬韦丹刺史》、《归湖南作》等为传世名篇。一生作诗二千首,门人删取(一作去)三百首,编为《澈上人文集》十卷,又编大历至元和间与诗人名流酬唱诗为《酬唱集》十卷,并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已散佚。复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已佚。今传辑本《澈上人诗集》一卷。《全唐诗》存诗一卷(“补遗”补一首),《全唐诗补编》补一首、断句二句。事迹见《宋高僧传》卷一五、《唐才子传校笺》卷三。

【生卒】:746或749—816

【介绍】:

一作灵彻,俗姓汤,字源澄,一字明泳。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宋高僧传》有传。幼年于云门寺出家。后从严维学诗,又至吴兴何山寺,与诗僧皎然游处唱和。德宗兴元、贞元年间赴长安、居嵩阳。后遭诬于权僧,以罪流汀州。宪宗元和初遇赦还。广游庐山东林寺、润州、湖州、越州等地,卒于宣州开元寺。灵澈工诗,驰名朝野。时人包佶卢纶刘禹锡柳宗元、李肇、李翱范传正等均与之交游唱酬。其诗多赠行、记游之作。工于造句,风调清新。《全唐诗》存诗16首,残句若干则,《全唐诗补编》又补诗1首又4句。

猜你喜欢

  • 韩偓

    【生卒】:842—914?【介绍】: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初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迁刑部员外郎。历司勋(一作司

  • 范缙

    【介绍】:大历间在湖州,参预颜真卿、皎然等人的联唱。《全唐诗》存其所预联句1首。

  • 慧净

    【生卒】:578—645【介绍】:唐代高僧。一作惠净。俗姓房。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家世儒宗,少习儒典。十四岁出家,志业弘远。通一切经。隋文帝开皇末入长安,在佛道论争中屡挫对手,声名日大,后住纪国

  • 影动渔边火,声迟话后钟

    【介绍】:曹松《九江暮春书事》诗句。诗写夜宿九江所见之景。上句写渔舟火影之下人物活动,下句写钟声过后,人们尚未歇息。妙在体物之细,不直接写灯火,而写灯火下人影之晃动,暮春夜晚之热闹全出矣。

  • 颜郎

    汉人颜驷历仕文、景、武三朝,到武帝时已是白发苍苍,但仍然为郎官。武帝问其故,颜驷说:“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见《文

  • 原思病

    即原宪病。原宪,名思。权德舆《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孰谓原思病,非关宁武愚。”参见“原宪贫”。

  • 馒头

    ①包子。有馅的面食。蒋贻恭《咏安仁宰捣蒜》:“半破磁缸盛醋酒,死牛肠肚作馒头。”②喻指坟墓。王梵志《城外土馒头》:“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 隐豹

    据汉刘向《列女传·陶荅子妻》载:陶荅子治陶三年,家富三倍,但没有赢得好名声。其妻以豹子为保护皮毛宁愿挨饿七日也不在雾雨中寻食为喻,劝说他要学会爱护其身,隐居伏处而有所不为。后因以“隐豹”谓隐遁待时。杜

  • 雁子堂

    指佛堂。储光羲《题慎言法师故房》:“过客知何道,裴回雁子堂。”参见“雁王”。

  • 何蠲

    【介绍】:前进士,余不详。《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