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杜诗详注

杜诗详注

一名《杜少陵集详注》。清仇兆鳌撰。凡二十五卷。乃仇氏殚二十余年之精力,广搜博取,潜心研讨,几经增补而成,为一篇帙浩繁、资料宏富、带有集注集评性质的宏篇巨制,全书130余万言。该书诗文分列,卷一至二十三为诗,凡1439首,末二卷为文赋。以编年为次,而编年又以朱鹤龄所编《杜甫年谱》为主,略有增益。其书体例,诗题之下先指明作诗时地,后解释词语及有关全诗之诸问题,诗文之下,先释大意,字句串解,亦时有评论发挥。其于词语注解尤为详尽,广征博引,务求其出处由来,尽力搜求前人及当世注家之见解,援引所及不下百家,而以赵次公、黄鹤、王嗣奭、钱谦益、朱鹤龄诸家为最多。诗之长篇则分段注释,至全诗终了再行总述。注解诠释之后,又辑录各家评论,凡前朝、时人之别集、杂著、诗话、笔记中涉及杜诗之评论,一一列举,极有助于诗之理解,然其所列举,悉以羽翼杜诗为准,“凡与杜为敌者,概削不存。”如遇有于词语有歧义者,间或列举诸说之异同,以广见闻。该书之附录,如诸家论杜、诸家咏杜、杜集诸本之序跋等,资料亦极丰富,颇具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援引繁富,而无千家注杜之陋习,核其大局,可资考证者为多。”实为集前人大成之杜集著述,其注释之精当,析理之透辟,占有资料之丰富完备,为其他诸本所远不及。有多种有关杜诗的前人著述,原书已佚,而仅赖此书引录而得以存其片段。其章句分析周详深辟,颇中诗的。其不足处,因力求详备,囿于杜诗“无一字无来历”之说,而生繁琐冗沓之嫌,援引他书,误记错引、舛谬疏略之处尤多。后施鸿保有《读杜诗说》专攻其误。是书刻印流传极广,有十多种,最早刻本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本,而以1979年中华书局重排标点铅印本最为完备。

猜你喜欢

  • 郑立

    【介绍】:唐代诗人。一作郑立之。生卒年、籍贯不详。会昌中,为福建观察副使,因闽府大将之子林杰年幼多才,为作《奇童传》。大中中,林杰病逝,郑作诗悼之。《全唐诗》仅存此诗。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闽

  • 孙宗闵

    【介绍】:梓州(今四川三台)人。前进士。《全唐诗补编·续拾》收其《恺悌诗》长序一篇及诗15首。

  •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介绍】:李白作。金乡,即今山东金乡县。此诗借送友人以抒发自己对长安的无限思念之情。其中“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二句,想像奇特,为人所不能道。“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二句,一语双关,“君”既是指朋

  • 李叔卿

    【介绍】:字万,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李适子。弱冠以明经及第,开元中历为鹿邑、虞城县尉,后转金城尉,与李白有往来。天宝中卒。文集已佚,《全唐诗》存诗2首。

  • 唐诗精选三百首

    志超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出版,1994年2月再版。28.1万字。本书在诸多“三百首”选本的基础上,精选唐诗三百余首,除重要名篇外,近半数为新选佳作。在作品上侧重于描写山河风光和真挚情感的

  • 剔皮刺血

    将皮肉划破出血。旧时僧侣常刺血写经或自残肢体,以表示虔心修道。贯休《赠写经僧楚云》:“剔皮刺血诚何苦?为写灵山九会文。”

  • 亭亭

    ①高耸貌。杜甫《鹿头山》:“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②挺拔貌;直立貌。元结《说洄溪招退者》:“长松亭亭满四山,山间乳窦流清泉。”温庭筠《夜宴谣》:“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③遥远貌;长久貌

  • 赠何七判官昌浩

    【介绍】:李白作。何昌浩,排行第七,故称何七。安旗云:“似为幽州节度使判官。”当是。判官,节度使属官。诗前半写不愿白首为儒,而愿拂剑沙漠,建功立业;后半赞何判官有管、乐之才,愿与之同驱疆场,为国立功。

  • 吴翊

    【介绍】:字子充。唐代诗人,有《凤凰集》盛行于当时。今已佚。《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7句。

  • 蜀梼杌

    编年体断代史。一名《外史梼杌》。宋张唐英撰。二卷。自序云:“名曰《蜀梼杌》,盖取楚史之名,以为记恶之戒。”此书本《前蜀开国记》、《后蜀实录》,编年叙事,“于王建、孟知祥据蜀事迹,颇为详备。欧阳修二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