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架子
一种简陋住房。以外形呈马鞍形得名。本为北方汉族旧时流行的一种茅舍,鄂温克、赫哲等族在由住※撮罗子采用今式民房前部分民户也曾住过。赫哲人称※卓。今内蒙古阿荣旗的鄂温克人在19世纪中叶前后以其作为住屋,构造和样式为:以上端有叉头的柱子支起3至5根檩子,房顶呈“ʌ”字形,用垡子(草坯)或柳条涂泥为墙。山墙北南向,门开在南山墙。比今草房低二三尺。屋内北、西两面挖沟作炕灶,上盖石板,涂泥成炕。20世纪30年代前,多以桦树皮为炕席。灶设东北角。赫哲族筑法与上稍异,详见“卓”(1381页)。
一种简陋住房。以外形呈马鞍形得名。本为北方汉族旧时流行的一种茅舍,鄂温克、赫哲等族在由住※撮罗子采用今式民房前部分民户也曾住过。赫哲人称※卓。今内蒙古阿荣旗的鄂温克人在19世纪中叶前后以其作为住屋,构造和样式为:以上端有叉头的柱子支起3至5根檩子,房顶呈“ʌ”字形,用垡子(草坯)或柳条涂泥为墙。山墙北南向,门开在南山墙。比今草房低二三尺。屋内北、西两面挖沟作炕灶,上盖石板,涂泥成炕。20世纪30年代前,多以桦树皮为炕席。灶设东北角。赫哲族筑法与上稍异,详见“卓”(1381页)。
唐初分布于漠北诸铁勒部落之称呼。又称铁勒九姓、敕勒九姓、九姓敕勒。九姓构成,史无明文。《唐会要·铁勒传》主要载回纥(鹘)、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览)葛、思结、阿跌、浑、斛萨(一作薛)。《资治通鉴·
书名。唐宴(本名震钧,字在亭,别号涉江,满族)著。撰于1919年,有刘氏求恕斋丛书本和1977年台北文海出版社本。凡4卷。卷1曰纪,内分原始(渤海渊源)、纪年(诸王纪)、后纪年(渤海遗民反辽斗争情况)
见“栋鄂部”(1572页)。
吐蕃末代赞普达磨王族后裔。属云丹王系,9世纪中,吐蕃属民奴隶起义,王室倾覆后,率从人西逃玛尔域一带(今上拉达克的印度河上游玛尔曲河流城,一说在芒域),繁衍生息。据《拉达克王统记》载,其属民多持黑弓,故
见“石抹不老”(454页)。
见“果洛克族”(1440页)。
见“八儿思阔”(26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希禅卫。永乐八年(1410)十一月,乞烈迷首领干塔奴等来朝,以其居地置此卫,命干塔奴为指挥佥事。治所在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一带。宣德八年(1433)闰八月,
见“完颜亶”(1147页)。
即“头下军州”(6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