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阁罗凤

阁罗凤

约712—778或779

唐代南诏第五世王。又作阁逻凤、觉乐凤。乌蛮,姓蒙氏。※皮逻阁子。开元二十六年(738),受唐封右领军卫大将军,兼阳瓜州刺史。二十九年(741),加左领军卫大将军。天宝二年(743),迁左金吾卫大将军,拜特进、都知兵马大将。三年,加上柱国。七年(748),父卒,袭云南王。九年(750),因不堪唐边臣张虔陀等凌辱、谗毁,遣大军将王毗双、罗时发兵攻杀云南太守张虔陀,夺取姚州并小夷州32,俘巂州西泸县令郑回,爱其有儒学之才,使教子弟。十年,在西洱河大败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歼灭唐兵6万人。遂建元长寿。遣弟阁陂和尚及子铎传等60人向吐蕃献铠甲。十一年,再向吐蕃献金冠、锦袍、金宝带、金帐等物,臣服吐蕃。被吐蕃册为“赞普钟”(意为“赞普王之弟”)、南国大诏,号曰东帝,给金印。改是年为赞普钟元年。十三年(754),在太和城(今大理旧县城南15里太和村)北江口大败唐剑南留后、侍御史李宓、广府节度使何履光所率十道兵。俘李宓沉毙于江。取巂州、会同军,据清溪关。又破越析(今云南宾川县境),枭于赠,西降寻传蛮(今云南怒江以西地区),南通骠国(今缅甸)。令清平官王蛮盛(一说碑文所刊“蛮盛”即郑蛮利—郑回)勒石以志其功业及文治武力、对外关系之措施,并表明不得已反唐附吐蕃的原因,即《南诏德化碑》(现存云南大理旧县城南15里太和村西山脚下)。十四年,攻占蜀郡邛州,筑邛子城及丽水金宝城。广德二年(764),新修阳苴咩城(今大理旧县城西)落成,命名大理城,又名紫城。大历七年(772),建白崖新城。在位期间,重视吸收汉族文化,招募有名望的儒生,教授王室子弟儒学,掳掠工匠、农夫,令其传播纺织工艺及耕稼技术。命子凤伽异主持修筑拓东城(今昆明市区)。大历十三年(778,一说十四年)卒,谥神武王。孙异牟寻嗣王位。

猜你喜欢

  • 阿木禳

    ?—1840清代四川大金川八角碉土司。藏族。道光二十年(1840),英国发动***战争,于广州受挫后,改道北上窜扰浙江海岸。他同土守备喀克哩率2千藏军,被编入四川营参将王国英部下,随军攻宁波南路,率藏军

  • 塔察儿

    ①(?—1238)蒙古国将领。又译塔察、搭察儿、答答儿。一名倴盏。许兀慎氏。成吉思汗“四杰”之一※博尔忽从孙(一作子)。骁勇善战,充宿卫,侍成吉思汗。拖雷监国时期(1227—1229),受命与耶律楚材

  • 上明

    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寿辉年号。1081,凡1年。

  • 慕容奕洛瓌

    即“慕容廆”(2438页)。

  • 达木林达尔达克

    ?—1901清末蒙古王公。内蒙古敖汉旗人,博尔济吉特氏,色丹诺尔多克子。光绪五年(1879),继承札萨克多罗郡王位。俗称“大胡子王”。十七年(1891),以金丹道教起事,将家迁召格图。本人遭义军包围,

  • 文州

    古州名。西魏置。治所在曲水县(今甘肃文县白龙江南岸)。南北朝时※文州蛮居此。隋大业初废。唐初复置。天宝元年(742).改为阴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文州,建中三年(782),移治文县。元改文扶州

  • 拉不底

    地名。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在东经80度8分、北纬30度44分处。为印度进入中国西藏地区的一个边卡。向属达巴宗管辖。1729年颇罗鼐颁发之封地文书及1737年七世达赖喇嘛批准之封地文书均提及该地。派

  • 八思哈

    官名。又译巴思哈黑。突厥语,意为“镇守者”,即蒙古语“达鲁花赤”的同义词,与阿拉伯语之“莎黑纳”义相同。王磐《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载:“国朝之制,州府司县各置监临官,谓之达鲁花赤”。《世界征服者史》

  • 元德秀

    690—754唐朝文士。字紫芝。河南人。鲜卑元氏。父为延州刺史。少孤贫,事母以孝闻。开元二十一年(733),登进士第。授邢州南和尉,佐治有惠政,召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后为鲁山令,秩满,南游陆浑(今河南嵩

  • 失主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昔只兀惕。蒙古尼伦诸部之一。与成吉思汗所出之乞颜、孛儿只斤氏同源。据《史集》载,其始祖为海都(成吉思汗六世祖)第三子抄真。依《元朝秘史》载,其始祖为海都之叔纳臣之子失主兀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