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都统

都统

官名。前秦建元十九年(383),苻坚设少年都统,率领青年兵进攻东晋。末年,少数民族地区统治者以此为官号,有河西鲜卑大都统之称。唐后期设诸道行营都统,为各道出征兵统帅,此后又在都统之上设都都统。辽、金时亦有都统、副都统之名。清代,都统为八旗组织中每旗的最高长官。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八旗组织时规定,每一固山(满语音译,意为“旗分”)置固山额真(满语音译,意为“旗主”1人。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设八大臣为固山额真,总理各旗事务,并参与议政。其下设左、右梅勒额真(后改为梅勒章京)各1人。清世祖顺治十七年(1660),统一八旗汉字官名,定固山额真汉名为都统,定梅勒章京汉名为副都统,满字不变。世宗雍正元年(1723)又定八旗都统满文印信为固山昂邦,即总管固山大臣,此后终清不改。职掌一旗的户口、生产、教养和训练等。下辖参领、佐领、骁骑校、笔帖式等职官。清代在全国重要城市和军事据点设驻防八旗,置将军、副都统等为长官,一般将军与都统不并置。凡设将军处,其下设副都统。初,将军为当地军事长官,不理民政。后热河、察哈尔副都统分别升为都统,即为各族地区军政长官。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热河、察哈尔、绥远特别区,亦设置都统为该地区军政长官。

猜你喜欢

  • 娑固

    ?—720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李娑固,亦有误作李婆固。出自大贺氏族。为前首领※失活之弟(一作从父弟)。兄失活于开元二年(714,一说三年)领契丹部众离突厥附唐,六年(718)五月,兄亡故,辄受唐

  • 马启西

    1857—1914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派的创始人。原名春生,字公惠,号慈祥,经名叶海亚,道号“西极园”。甘肃临潭汪家咀人。回族。父马元,为阿訇,幼承家学,入私塾,攻读儒学,由拔贡而中秀才。原系“花寺”门

  • 额登喀喇

    清代对部分赫哲族的称呼。一作额登哈喇。因其男子不剃发,又有不剃发黑斤之称,俗呼短毛子。史记其所在不尽相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中段两岸附近。清咸丰八年(1858),根据不平等的《中俄瑷珲和约》,其地割

  • 五条河

    元代地名。岭北地区重要屯田基地之一,与称海齐名。位于岭北行省西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一作二十二年),并和林屯田军千人入五条河。成宗大德三年(1299)并于称海。仁宗延祐三年(1316),罢称

  • 班扎喇卫征

    1526—?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亦作巴扎尔,汉文史籍作克登威正台吉。孛儿只斤氏。※吉囊第六子。领鄂尔多斯左翼浩齐特克里野斯,驻牧于榆林以东孤山边外。其子庄秃赖是万历(1573—1620)时活动

  • ***

    苗族男子的佩刀。男孩初生时,三朝秤若干重,即以如数的铁用火炼之。埋入土中。每年生辰取出再炼而复埋之。至15岁,将埋土中之铁取出打制成佩刀,谓之***,最为锋利。用为杀伤武器。

  • 金华黄先生文集

    书名。元黄溍(1277—1357)撰。43卷。内初稿3卷,临川危素编次;续集40卷,门人宋濂、王祎编次。作者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字文晋、晋卿。延祐进士。历任台州宁海县丞、诸暨州判官、国史院编修、翰

  • 诺延出钟根

    见“三娘子”(50页)。

  • 黄台州

    见“伯言儿”(1090页)。

  • 走坡

    仫佬族男女青年传统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仫佬族聚居区。于圩日等集体集会时举行,以八月十五“后生节”和春节期间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是时男女青年盛装结队到山青水秀、风景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