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赵金龙

赵金龙

?—1832

清代江华瑶民起义首领。祖籍湖南新田县人,世代靠租垦荒山度日,后为生活所迫,迁至江华县锦田。平日行侠仗义,交游甚广,颇孚众望。道光十一年(1831),朝廷下令“山田升科”,激起瑶民强烈不满,与常宁县瑶人赵福才等合谋举义,利用宗教活动作掩护,在湘、粤、桂边界秘密组织反清队伍,并派人到广东连州筹办硝药、铁砂制造枪炮,联络友军。是年十二月在江华河口发动武装起义。自称“金龙王”,率义军攻城池,杀官吏,惩办土豪劣绅,使地方官府一片恐慌,纷纷弃城逃窜。湖广总督卢坤调集两湖官军围剿。率义军在武水瑶山重挫官军,缴获大批军械,卢坤被降职。十二年二月,指挥义军埋伏在池塘圩四周高山,再次击败来犯清军,杀湖南提督海凌阿和宝庆协副将马韬等,“金龙出大洞,海马(海凌阿和马韬)归池塘”成了瑶族人民广为流传的歌谣。先后攻占湖南蓝山、宁远、常宁、兴宁、桂阳、武冈、江华及广东乳源、连南和广西富川,贺县等地区,义军扩展至万余人,所向披靡,使清廷大为震惊。三月,朝廷征集两湖、两广和贵州5省兵力,命户部尚书禧恩亲临督剿。率义军据守常宁县洋泉镇,与强大官军浴血奋战四昼夜,因孤立无援,弹尽粮绝,壮烈牺牲。

猜你喜欢

  • 爱登里啰汨没蜜施合毗伽昭礼可汗

    见“昭礼可汗”(1648页)。

  • 巴只吉惕

    蒙古“林木中百姓”(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即森林诸部)之一部分。成吉思汗二年(1207),为术赤招降。

  • 普定人遗址

    即“普定穿洞旧石器文化遗址”(2294页)。

  • 虎延璋

    民国初年伊斯兰教经师。四川成都人。回族。幼承家学,攻读伊斯兰经典与汉文。后赴陕西、河南开封从师求学,结业后在河南许昌等地当开学阿訇。擅长“克俩目”(即认主学,或称教义学),承袭陕西高派学风。后受马广庆

  • 王涯

    ?—835唐朝宰相。字广津。先世为乌丸王氏。一说系太原名望汉王霸之后裔。左补阙、温州刺史王晃子。博学好古,工属文。贞元八年(792),擢进士,登宏辞科,任蓝田尉,进起居舍人。元和三年(808),取怒宰

  • 噶玛拔希

    (1204或1206—1283)藏传佛教噶举教派噶玛支派中黑帽系第二辈祖师。本名却吉喇嘛。出生于喀木地区之止垅丹巴却秋,其族属哉波务家族,为当地权贵。幼年出家,从都松钦巴之再传弟子学经,取名却吉喇嘛(

  • 窝集右卫

    见“兀者右卫”(110页)。

  • 满洲里

    地名。见“胪滨府”(1712页)。

  • 夷离堇

    契丹语官名。又作夷离巾、移里堇。一说源于突厥语“俟斤”;一说可溯于匈奴语“奥鞬”。《辽史·国语解》称:“夷离堇,统军事大官。”一说,此职为军事首领,以领兵作战为主要职责;一说,是对部族首领(包括氏族首

  • 奚六部秃里

    见“秃里”(10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