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诸弟之乱

诸弟之乱

契丹建国时耶律阿保机兄弟间争皇位的斗争。契丹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分为8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至其岁久,或其国有灾疾而畜牧衰,则八部聚议,以旗鼓立其次而代之。被代者以为约本如此,不敢争”(《新五代史》卷72)。唐天祐四年(907),部落联盟首领痕德堇可汗卒,耶律阿保机“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开始了皇位世袭,随之引起族内激烈纷争。以其大弟耶律剌葛为首发动了规模甚大的叛乱。前后3次,历时4年。第一次在太祖五年(911)五月,参加者除剌葛外,另有其二弟耶律迭剌、三弟耶律寅底石、四弟耶律安端等。以安端妻粘睦姑告发未果,阿保机令诸弟登山刑牲,告天立誓后释罪。第二次在翌年十月,剌葛时奉命分兵攻打平州(今河北卢龙),乘军胜回师之机复与诸弟反,占西山阻阿保机归路。阿引军趋十七泺,举行燔柴仪,众臣起誓效忠,诸弟见势单不支,遣人谢罪,许以自新。第三年(913),又叛,爆发恶战,安端引兵入觐阿保机,欲暗害,未成被拘。寅底石军趋行宫,掠辎重,焚庐帐,纵兵大杀,夺走祖先神帐。神速姑劫西楼(即上京),烧毁阿保机称帝时兴建的明王楼。剌葛率军至乙室堇淀(一说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附近),具天子旗鼓,谋自立。阿保机重兵征讨,几经大战,五月,在榆河生擒剌葛、寅底石等,叛乱始平。史载时状:“时大军久出,辎重不相属,士卒煮马驹、采野菜以为食,孳畜道毙者十七八,物价十倍,器服资货委弃于楚里河,狼藉数百里。”“民间昔有万马,今皆徒步”(《辽史》卷1)。斗争激烈,可见一斑。次年(914)正月,阿保机召父老群臣对叛者议罪论罚。“首恶剌葛,其次迭剌哥(即迭剌),上犹弟之,不忍置法,杖而释之。以寅底石、安端性本庸弱,为刺葛所使,皆释其罪。”实为迫于形势对反对派作出让步。而斗争未已,刺葛于神册二年(917)再乱未果,携子南下奔晋。迭刺于三年又叛,欲南奔。

猜你喜欢

  • 永祺

    见“萧永祺”(1993页)。

  • 博尔和卫

    见“把河卫”(1061页)。

  • 咩讹埋

    ?—1084西夏将领。党项羌族。惠宗时(1067—1086)官副统军。夏大安八年(1082),因宋朝在永乐川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马湖峪),以威胁夏国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九月,受遣与统军叶

  • 蒲昌县

    西域古地名。见《新唐书·地理志》,为西州交河郡5县之一。《梁史·诸夷》作白刀(应为力),为高昌46镇之一。《魏书·唐和传》作白力。《北史·西域传》作白棘。《南史·西域诸国》作白刃。《通典》称东镇城。《

  • 牢羌

    西羌的一支。参见“牢姐羌”(1169页)。

  • 马维骐

    ?—1910清末将领。云南临安府阿迷州(今云南开远县)人。回族。自幼好武喜兵。咸丰八年(1858),以武童入营,随岑毓英军镇压杜文秀回民起义军,累升至都司。光绪元年(1875),从征腾越义军,补游击加

  • 朗衮扎布

    ?—约1766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一等台吉※喇布坦子。初以协理台吉从征准噶尔部达瓦齐及哈萨克,以功授一等台吉,赐孔雀翎。乾隆二十三年(1758),与

  • 金城县主墓志

    唐代墓志。玄宗开元六年(718)刻制。1944年(或1945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县南60里喇嘛湾第二号墓中。原存武威文庙。志高37厘米,广35厘米。志文16行,行16字,正书。石面于写刻前,先以朱画方

  • 敌烈皮室详稳司

    见“敌烈部”(1882页)。

  • 黄河录

    见“河源志”(15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