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语族

蒙古语族

由原始共同蒙古语分化发展而形成为独立语言的一个语言群,与突厥语族和满——通古斯语族共同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包括9种语言,即蒙古语、达斡尔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东部裕固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和莫戈勒语。布里亚特语和卡尔梅克语分别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和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莫戈勒语分布在阿富汗。蒙古语族诸语言间的同源关系,在词汇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它们共有大量的同源词:数千个同源词存在于多数语言,同源词较少的少数语言,其同源词数量至少也有1千左右。而且,这些语族同源词无论在语义上还是在语音上都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这一语族语言在语音系统上的共同点是,基本元音的特点相同,数目也相近。元音有长短的对立(只有东乡语失去这一特点)。存在元音和谐或其痕迹。基本辅音的特点相同,数目也相近。除个别语言外,由于词中非重读音节元音失落这一共同语音现象的出现,分别在词首和词末(音节末)不同位置形成了复辅音。在语法上,各语言的体词有数、格、领属,动词有体、态、祈使式、陈述式、形动词、副动词等范畴,而这些范畴的表示,也都用同源的语法形式。在语族内部,9种语言的异同点虽有一些交错,但以蒙古语、卡尔梅克语、布里亚特语为一方,以土族语、保安语、东乡语、东部裕固语为一方表现出各自的共同性,而两者的共同点往往又构成相互的对立,例如,前者的重音落在词的末一个音节,后者的重音落在词的第一音节;元音失落现象在前者发生在词的末一个音节而导致词末复辅音的产生,后者发生在词的第一个音节而导致词首复辅音的产生;前者元音和谐比较严整,后者元音和谐只存残余;前者失去了古代词首辅音h.后者保存着这个辅音h或其演变形式;前者有领格和宾格的区别,后者没有这两个格的区别,等等。达斡尔语和莫戈勒语,与两者的关系则多有交叉,达斡尔语在重音位置,复辅音的形成和元音和谐方面与前者相同,在古代辅音h和领、宾格问题上与后者相同;莫戈勒语在重音位置、元音和谐、领格宾格问题上与后者相同,在复辅音的形成(很少)和古代辅音h的失落方面与前者相同。达斡尔语和莫戈勒语与其它语言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们都保留着陈述式的人称词尾。因此,这两个语言在本语族中的地位较特殊。蒙古语族诸语言接受相邻语言的影响情况不尽相同,中国境内的各语言受汉语影响较大,其中保安语和土族语还接受了藏语影响,达斡尔语还接受了满——通古斯语的影响;卡尔梅克语、布里亚特语和蒙古国的蒙古语受俄语影响较大;阿富汗的莫戈勒语接受了突厥语、伊朗语的较大影响。外来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上。

猜你喜欢

  • 杨光信

    渤海王国官员。康王大嵩璘差其为进奉端午使,于唐元和二年(807)朝唐。因未经唐允放,自还,至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吴村]东北黄河南岸),为吏所捕,被押回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 马哈穆德泰

    见“马合木·太”(183页)。

  • 马希声

    899—932五代后唐时期楚王。字若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一作扶沟(今河南扶沟)人。楚王※马殷次子。初受父命,判内外诸军事。为人素愚,受荆南高季昌离间,枉杀大将离郁。长兴二年(931,一作元年

  • 安禄

    ?—1799清朝将领。鄂温克族。姓多拉尔氏(一作索伦杜拉尔氏)。世居西布特哈阿伦河依拉达屯。超勇公※海兰察子。乾隆四十六年(1781),为三等侍卫。四十九年(1784),擢二等侍卫,赏骑都尉世职。五十

  • 西北回民起义

    清朝回族反清起义。同治元年(1862)五月,西北太平军陈得才和捻军张宗禹部,到达陕西渭南,回族人民纷起响应,以华州、渭南仓渡镇、同州(今大荔)王阁村和羌白镇为基地,以任武、赫明堂、白彦虎等为首,组成1

  • 无水

    见“无溪”(244页)。

  • 仡僚

    古族名。又称※葛僚,唐代对仡佬族先民的称呼之一。僚,原作獠。宋代又有※佶僚、仡佬等称;元代有僚、土僚、仡佬、红仡僚。至明清两代又出现仡佬、革老、花仡佬、红仡佬、打牙仡佬、剪头仡佬、披袍

  • 土司

    元、明、清时期对朝廷任命西南、西北及湖广等地的民族首领为地方各级官职的统称。职名有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诸司及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尊卑品秩,各有差等。一经授职,均为世袭,但“袭替必奉朝命,

  • 札你别

    ?—1357钦察汗国第十一代汗。又译札尼别、札尼别乞。蒙古孛儿只斤氏。※拔都汗后裔,※月即别汗子。顺帝至正二年(1342),迪尼别汗死,嗣位,一说至元六年(1340)父月即别死,称汗。与元朝中央保持密

  • 颉利发

    见“俟力发”(16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