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1654—1685

清初著名词家。满洲正黄旗人。纳兰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字容若,原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胤礽),改为性德。自号楞伽山人。自幼刻苦自励、潜心向学,有汉学素养。康熙十年(1671),中顺天乡试举人,受业于徐乾学。十一年,应礼部会试,因疾,未参加殿试。十五年(1676),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再迁一等。曾扈从康熙帝出巡兀喇(即乌拉,今吉林市乌拉街)、塞外,后屡奉使边疆,宣抚诸少数民族。深受康熙帝赏识,屡随帝北征、南巡。轻视仕途,渴求自由。常览山川风物以资博闻,与所游者多江南汉族文人、名士。工于词、诗。其词、诗神秀超逸,不拘形式。写景吟物,直抒胸臆,缠绵婉约,真挚感人。堪称清初词坛奇杰,足与当时享有盛名的汉士人朱彝尊、陈维崧等相媲美。但有的词过于哀伤,这与其终生忧郁寡欢有关。又长书法,喜治印,对书画鉴赏、裱贴、琴法音韵均有修养。晚年潜心佛学、道教,佛老思想兼收并蓄,还喜攻经史,搜求宋元诸家经解,从事经学考据。与徐乾学合辑《通志堂经解》;考订、编辑《大易集义粹言》、《陈氏礼集说补正》;编选《今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其作品有《通志堂诗集》、《通志堂文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等。

猜你喜欢

  • 石凤魁

    ?—185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贵县人。壮族(一说祖籍广东客家人)。清咸丰元年(1851),随堂弟※石达开参加金田太平军起义。在石达开麾下参赞军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封国宗。奉命率兵2万与赖

  • 北周文皇帝

    见“宇文泰”(897页)。

  • 胡骑校尉

    汉代官名。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初置。统领由归附之匈奴人编组的※池阳胡骑(屯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故名)。俸2千石,下领丞、司马。

  • 上Ⅲ

    古县名。秦以邽县改置。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晋太元十年(385),为后仇池国杨定所据。元嘉十三年(436),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据有此县。十六年(439),杨保宗被北魏封为征南大将军、秦州牧、武都王,镇

  • 牙书

    辽官名。亦作“牙署”。契丹语音译。《辽史·百官志二》谓大、小部族中石烈(相当于“县”的建置,一说意为“乡”)下均设有此官。是位次于夷离堇和※马步的次要官员。

  • 脱脱孛罗

    见“和勇”(1443页)。

  • 倓钱

    古蛮夷赎死罪钱名。“倓”同“赕”,蛮夷语音译。秦昭襄王(公元前307—前251年在位)时,有白虎与群虎在秦、蜀、巴、汉境内伤人、遂以重金募能杀白虎者。※板楯蛮以杀白虎有功。秦与之盟曰:蛮夷杀人者得以倓

  • 喀尔喀车臣汗部中末次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哈尔噶朗图山接本部左翼中旗,西至布尔噶素图接本部右翼左旗及左翼右旗南至图木斯图山接本部左翼中旗界,北至噶勒齐老接本部中后旗界。有佐领一个半。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三十年

  • 耶律的碌

    辽代将领。名又记作的禄、敌鲁。字耶宁。契丹族。为辽太祖阿保机伯父※耶律释鲁之后。史载其熟知兵马。以为国尽力,被圣宗称作“千里驹”。初入仕,为右皮室详稳。统和二十八年(1010)八月,从驾讨高丽,渡鸭绿

  • 桓州

    渤海王国置。为西京鸭渌府所辖4州之一,领桓都、神乡、淇水3县,州治故址皆认为在今吉林省集安县境(一说在西通沟,或说即集安镇高句骊国国内城旧址)。史称渤海著名物产之一的“九都之李”(“九”为“丸”字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