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秃发氏

秃发氏

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东汉和帝永元(公元89—105年)中,北匈奴在汉、南匈奴联合打击下西迁后,鲜卑据有匈奴故地,并匈奴余众10万余落。长期杂处,相互融合,逐渐形成秃发氏。与北魏拓跋氏同源。原居塞北,远祖匹孤率部迁至河西(今甘肃、青海二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故又称河西鲜卑。一说其子寿阗生于被中,鲜卑语称“被”曰“秃发”,因以为氏。西晋泰始(265—274)中,寿阗孙※秃发树机能立,起兵反晋,尽有凉州(今甘肃黄河以西地区)地。咸宁五年(279),为武威太守马隆所败,被部下杀。五传至※秃发乌孤,务农讲武,礼俊贤,治政刑,修邻好,势渐盛,筑廉川堡(今青海民和县西北)为都。东晋隆安元年(397),自称大都督、大单于、西平王,建元太初,史称南凉。黄河南鲜卑12部大人及岭南羌、胡数万落皆归服。太初三年(399),迁都乐都(今青海乐都县)。同年卒,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徙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市)。建和二年(401),改称河西王。劝课农桑,兴建学校。连败后凉、北凉。次年,弟※秃发傉檀立,称凉王,复都乐都。弘昌三年(404),去年号,称臣于后秦。晋义熙四年(408),大败后秦军,复称凉王。嘉平七年(414),为西秦所败,归降,南凉亡。子贺投奔北魏,后改为源氏。南凉极盛时,据有今甘肃西部及青海一部分。部民以牧农为业。

猜你喜欢

  • 耶律马五

    辽末投金将领。契丹族。早年仕辽。辽道宗朝,官乌古敌烈统军使。大康八年(1082),为北院大王。辽亡入金,任招讨都监。金太宗朝,天会四年(1126),从完颜宗翰伐宋,在文水(今山西文水)破宋张灏军。继入

  • 禹古苏

    又称“米亚楼”,怒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碧江县怒族对巫师的称呼,系指能利用某种虚构的“超自然的力量”即巫术给人驱鬼消灾的人。过去怒族人普遍相信“万物有灵”,凡遇天灾或疾病,都认为是某种“鬼灵”作崇所致,

  • 老哈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老合河卫。永乐十二年(1414)九月,女真野人首领阿路秃等各十五人来朝,置卫,与塔速儿河七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在该卫下注说老哈河,即辽时土河,源出喀喇沁右翼以南

  • 耶律伯坚

    元初大臣。字寿之。契丹族。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人。史载其为人豪侠,喜交名士。受荐为宦,至工部主事。至元九年(1272),迁保定路清苑县尹。任内,谏大司农司解徐水之害,民得以安。又接民诉,禁权贵截

  • 无何

    东汉乌桓首领。又作无何允。雁门(治今山西朔县东南夏关城)乌桓人。封率众王。安帝永初三年(109)秋,与鲜卑大人丘伦及南匈奴骨都侯,合众7千骑,攻五原(治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与太守战于高渠谷(又作高梁

  • 普陀宗乘之庙

    藏传佛教寺庙。藏语“布达拉”音译。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狮子沟北坡。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为庆祝弘历60寿辰、皇太后钮祜禄氏80寿辰而建。占地22万平方米,规模为承德外八庙之冠。全寺分3部分。前部

  • 讹答剌

    见“兀提剌耳”(111页)。

  • 汉转户

    见“蕃汉转户”(2489页)。

  • 拉旺多尔济

    清朝蒙古王公。喀尔喀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成衮札布第七子。乾隆三十六年(1771),父卒,袭札萨克亲王爵,尚高宗女固伦和静公主,授固伦额驸。从征临清、石峰堡皆有功。嘉庆八年(1803)二月,仁宗乘舆入

  • 正站

    参见“腰站”(23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