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祭腾格尔

祭腾格尔

祭天仪式。“腾格尔”(又作腾格里)为蒙古、达斡尔语音译,意为“天”或“长生的天”。此俗古已有之。早在蒙古国建立前,蒙古族先世即有“悬肉祭天”之仪。至元代,宫廷亦有“拜天之礼”,凡国有大事,每逢出征、行幸、新帝登极等,皆行祭吴天上帝,皇地祗、五方帝等。届时,帝后、诸王、勋戚、百官皆亲莅祭祀。旧时亦流行于今内蒙古部分地区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每逢有灾害祈禳时祭之。包括祭“父天”“母天”、“公主天”、“官人天”等。皆不供奉神偶,不跳神,故主祭一般不用跳神的“雅德根”(大萨满),而由能念祭祷词的“巴格其”或“巴尔西”任之。祭物为二岁的牛或猪,据说早期是用白牛。仪式在院内举行,多数地区是在院门外挂一双靴子,院门紧闭,人跳墙出入;在正房西南角横置木杆,用被子盖住,然后念诵祭词,祈求天消灾降福。祭物内脏在院内煮,骨肉在屋内煮,祭祀完后大家共食。吃净的骨头收拾一起扔于院外,仅把颈骨插在木杆尖端,挂在大门旁。有的地区只关门不挂靴子,委派一男子手执弓箭站在屋顶上,以防恶神作祟。据传,挂靴子、关门等习俗,是因初次祭天的人无牲畜,用偷窃的小牛祭祀,怕牛蹄印留在地上被人找到,给牛穿上靴子,牵到家始脱下挂在门上,并关严大门;用被盖住横木,是档住“吉雅其”神的眼睛,不让其看见杀牛祭天;屋顶站一男子,意在放哨,防止被人发觉。

猜你喜欢

  • 格尔古德

    1641—1684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钮祜禄氏。初由笔帖式授内院副理事官。康熙三年(1664),随定西将军图海征湖广,镇压李自成余部,升宏文院侍读。九年,充玉牒纂修官,迁翰林院侍读学士,日讲起居注

  • 艾里布

    ?—1877清代新疆色勒库尔回庄(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伯克。塔吉克族人。※巴巴夏伯克次子。同治四年(1865),阿古柏占据南疆地区后,曾依附阿古柏,任该地阿尔钦(阿奇木伯克,一说未任其职)。后因

  • 哈答驸马

    见“亦纳勒赤”(873页)。

  • 甫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法河卫,并说清代法河有二:一在吉林城(今吉林市)南660余里入松花江;一在吉林城南400余里入辉发河。

  • 弥什克

    ?—1764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彻埒克长子。雍正十年(1732),随父击准噶尔,被俘,后脱归,袭辅国公,以驻张家口外之察哈尔蒙古,赐其70人丁辖之。

  • 处可汗

    即“吐贺真”(707页)。

  • 大汉太学

    见“太学”(272页)。

  • 蛮夷官

    官名。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所设小土官,以当地头目充任。使附辑土民,谨守疆土,管理本地事务,听从官府征调。

  • 天道教

    朝鲜族民间信仰的宗教。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今已消失。原系创立于1860年的“东学教”,以表示与“西学”(天主教)对立。1906年改此称。此教是以朝鲜族原有的天神思想为基础,并吸收儒、佛、道三教及若干图腾

  • 舍楞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汉文史籍又作舍棱。初隶准噶尔。乾隆二十年(1755)、二十二年(1757),以清军先后击败达瓦齐、阿睦尔撒纳,偕族兄巴图尔乌巴什退据博尔塔拉。二十三年,为摆脱清军副都统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