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北起义

永北起义

①清代云南傈僳族农民抗清斗争。道光元年(1821)正月初,云南永北直隶厅(治今永胜)公母寨傈僳族农民,为反抗境内白族高氏等封建土司的不断抽租夺佃、苛派及汉族地主、商人的大量兼并土地和高利贷剥削,以唐贵、傅添贵为首举行武装起义。义军攻击各寨地主及土司住地,将所获土地及财物分给当地傈僳、汉、彝、回等族群众。各族纷起响应,拥众万余人,攻占永北、大姚等地,并建立农民政权,公推唐贵为“地王”。由于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官军分路镇压,加之义军内部发生分裂,同年三月,大姚义军失败。不久,唐贵及傅添贵亦相继牺牲。九月,起义失败。事后,清廷鉴于民愤甚大,被迫在政治、经济上采取若干缓和措施,赎回傈僳等族佃耕的土地,减轻一些土司的苛派勒索,并惩治一批贪暴官吏。 ②清末永北傈僳族抗清斗争。光绪二十年(1894)二月,由于永北直隶厅同知姜瑞鸿及土知州高履坤(白族)暴虐无度,鱼洞坡傈僳族群众在丁洪贵、谷老四、阿路子领导下,再次掀起反清反土司斗争。永北、盐源、会理等地傈僳、彝、苗、回、普米、纳西等族农民纷纷加入义军,旬日之间,聚众数千,杀死土知州高履坤全家,焚毁土司衙署。不久,遭云贵总督王文绍军镇压,丁洪贵、谷老四先后牺牲。阿路子在东山九地扩大队伍继续与官军战斗,清廷加派重兵“会剿”。五月中旬,阿路子被俘牺牲,起义失败。事后,同知“姜瑞鸿以贪婪无厌,激变边民,贻害地方”罪被革职。高履坤全家被起义军所杀,“后继无人”,高氏家族在当地的封建世袭统治自此也告崩溃。

猜你喜欢

  • 稽留昆

    西汉时匈奴王。挛鞮氏。※乌珠留若鞮单于囊知牙斯之子。任匈奴左於駼仇掸王。汉成帝绥和二年(前7年),继其兄弟乌鞮牙斯后亦受遣入侍汉。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随其父北归匈奴。

  • 佤语音译,意为“寨子”或“地方”。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村寨的称呼。最早可能是指氏族公社的聚居地,后来随着氏族公社的解体,逐渐演变为地缘性村寨,每个村寨大多住有不同姓氏,已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整体。大

  • 贺正

    即贺正旦。农历正月初一古时曰正旦,封建王朝于是日有朝贺“天子”之仪,百僚毕会,诸侯、属国或周边少数民族的首领亦亲自或派专使来朝,献方物,史书多有记载。《册府元龟·朝贡》:开元十二年“二月,渤海靺鞨遣其

  • 土登嘉措

    1876—1933即十三世达赖喇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拉萨东南塔布朗敦村人。清光绪三年(1877),作为十二世达赖的唯一转世灵童,奉旨免金瓶掣签,被认定为十三世达赖喇嘛。四年正月初四,

  • 杭霍卓

    ?—1800清代右部哈萨克(乌拉玉兹)汗。一译汗霍加。原为西部哈萨克(奇齐克玉兹)苏勒坦(苏坦)巴喇克子。20岁时,以父病逝,随母改嫁右部苏勒坦※阿布勒比斯。被阿布勒比斯育为己子。乾隆四十八年(178

  • 罗布林卡

    西藏宫名。又作罗卜岭岗、隆布岭卡,皆藏语音译,意“宝贝林园”或“珍珠林苑”。清代曾作“御东园”。在西藏拉萨市西郊。原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沼泽滩。18世纪40年代,七世达赖在此沐浴疗养,清朝驻藏大臣曾修筑一

  • 休坚

    ①见“耶律谷欲”(1313页)。 ②见“萧韩家奴”(2002页)。

  • 天晴县

    渤海王国置。为南京南海府睛州辖县之一(一说为州附郭县)。县治故址有说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西北旧津里;旧有依《辽史》误指在辽宁海城县境。辽灭渤海后,其民与睛州所属大多被辽迁至今辽宁海城县附近,置嫔州(治

  • 阿史那咥运

    唐代西突厥贵族。※泥伏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之子。唐永徽二年(651),随父率众西征,据乙毗咄陆可汗旧地,建牙双河(今新疆雅马渡口)及千泉,受封为莫贺咄叶护,率军攻庭州(治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显

  • 玉树二十五族

    清道光初年后居住于玉树地区诸藏族部落总称。一称囊谦二十五族、隆庆二十五族。至咸丰同治(1851—1874)之时,始有今称。系由西宁四十族演化而来。即囊谦、拉休、苏尔莽、苏鲁克、拉达、布庆、迭达、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