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柳条边

柳条边

清代东北封禁地区界线。俗称柳条边、条子边、柳墙等。满族贵族夺得全国政权后,把盛京、吉林辖境部分地区视为“祖宗肇兴”之地。为保护“龙兴重地”,以固“根本”,严禁关内汉族等居民进入打猎、耕垦、采挖人参。同时,“以界蒙古”,防其肆行牧放,故插柳条结边为界。柳条边以土堆至宽、高各约3—4尺为堤,堤上每隔5尺插柳条3株,各株之间再以绳连结横条柳枝,即“插柳结绳”。土堤之外,挖口宽8尺,深8尺,底宽5尺边壕,以防行人越过。在交通冲要设边门21座(后减为20座),每门设防御1员,笔帖式1员,俗称“文武二章京”,下属满汉兵丁数十名,专司边门启闭,“盘诘往来行人”。走向大体沿明边墙。有“老边”和“新边”之分。“老边”又称“盛京边墙”,西南起自山海关,沿旧边墙西至法库境,由六家村北至西三台子,折东北过贾家屯古城堡,东行经北大、小李家窝铺、田家窝铺,达马千屯边门,又东行30余里,经开原城北诸屯至威远堡边门,东行过毛家窝铺、潘家屯、安静沟等屯之北,经十里河、八道冈子村北,达湾子沟出开原境,经抚顺东北,向南经凤凰城(今辽宁省凤城县),直达东南至于海。此段建于顺治年间(1644—1661),全长1900余里。“新边”南起辽宁省开原县威远堡,北达吉林市北法特东亮子山。建于康熙年间(1662—1722),全长690余里。其中“老边”在辽河流域,归盛京将军管辖;“新边”在今吉林省境,归宁古塔将军管辖。道光二十年(1840)后,东北边防弛禁,渐为陈迹。

猜你喜欢

  • 务达海

    1601—1655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侄,※穆尔哈齐第四子。后金天聪八年(1634)任骑都尉。清崇德三年(1638),授刑部左参政。四年,封三等辅国将军。五年,擢镶白旗满洲副都

  • 九黎

    传说中古部落名。亦单称“黎”。据说原居南方,分布江汉流域,后进入中原,大致据有今晋冀豫交界地区。是一个有81个兄弟氏族、9个部落的部落联盟,以※蚩尤为其首领。名称始见于《国语·楚语下》。约少皞之世,为

  • 阿奴弟

    云南永宁剌和庄土官。纳西族。明永乐四年(1406),云南右卫官吏到永宁地区招谕西番,至刺和庄。率众随之入贡,并上言,剌和庄有民3千余户,请设官领之,获准,设长官司,命其为长官,并赐印及冠带等。

  • 美孚黎

    黎族一支系。分布在今海南省西部一些丘陵地带,以旱地农业为主。过去男女皆髻发在后,均穿耳带环和带项饰。男穿左右两幅制成的短裙,故俗称“穿裙黎”;妇女穿过膝长裙。有纹身习俗:男子在身上或四肢剌纹;女子剌面

  • 南夷志

    见“蛮书”(2272页)。

  • 德师

    西夏官位。系皇帝之师。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为师位之一。在诸王位之下,中书、枢密位之上,与上等司等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佐格阿升喇嘛

    见“阿兴喇嘛”(1222页)。

  • 狐突

    ?—前637春秋时晋国大夫。出身于白狄狐氏。字伯行。其女适晋献公,生晋文公重耳。以外戚在晋任职,封大夫。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晋国内乱,翌年,其二子狐毛、狐偃随晋公子重耳出亡,入白狄避难12年,

  • 讷殷部

    明代建州女真※长白山部所属三部之一。又称讷殷路、内阴部。因分布于讷殷河(三音讷音河)流域,故名。地当长白山北两讷殷河间,即松花江上源头道江支流温江、二道白、三道白河一带,今靖宇、桦甸、安图等县境。与朱

  • 番大租

    清代汉人租种台湾高山族土地所纳地租。清统一台湾后,大陆人民移台日增,侵垦高山族土地日多。雍正五年(1727),朝廷为避免纠纷加剧,规定高山族村社保留一定土地,即大社500甲(1甲约11市亩)、中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