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李锦贵

李锦贵

?—1861

清咸丰年间广西上林壮族起义首领。上林县东(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思林南、右江南岸)关村人。壮族。自幼勤奋好学,精通诗文。为人刚直侠义,颇孚众望。咸丰(1851—1861)初,被村人举为东关团总。后因对官府不满,与黄元、李绍理等组织大勇堂,自称大元帅,竖旗聚众,宣传抑恶扬善,与地方官府公开抗衡,邻近村民闻风趋附。咸丰七年(1857)八月,率义军攻占上林县城,执杀知县杨培坤,开仓济贫,号召人民蓄发变服,奉太平天国年号,改上林县为澄江县,自称明义将军大司马,册封黄元镠、李绍理为左、右指挥,分立营垒,拥兵据守。次年七月,遭清副将萧荣芳围剿,被迫率部退出上林县城。九年(1859)六月,翼王石达开率师入广西,与黄鼎凤等举兵配合太平军反攻,再克上林城,被石达开部将石镇吉封为澄江县大令。翌年四月,配合石达开攻占武缘县城。十一年(1861)二月,亲迎石达开入上林县城,被封精忠(一说纯忠)大柱国体天侯。是年五月(一说二月)病逝。

猜你喜欢

  •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城市录事司下分设隅、坊两级基层行政设施。有的城关隅下分若干坊,有的城关只分为若干隅或若干坊,无两级之分。隅设隅正,坊置坊正,由当役之诸色人户中轮流充当,任期1年或1季。有时一隅或一坊

  • 低嗨

    京语音译,又作“寄赖”。旧时京族社会一种经济协作关系,类似帮工。流行于广西防城县的巫头、山心等京族地区。分剥削型和互助型。前者出现在地主阶级和贫苦渔民之间,由占有渔箔(捕鱼工具)或投标使用渔箔的地主雇

  • 跨刀立誓

    珞巴族义都部落习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察隅地方。旧时收买勇士杀死仇敌是复仇的办法之一。收买的对象,一般为外氏族人,这样对方失去警惕,可以比较容易接近仇敌。收买勇士的价格较昂,一般要20头牛左右。代价讲定

  • 徐元梦

    1655—1741清朝大臣。字善长。满洲正白旗人。舒穆禄氏。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由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二十二年(1683),充日讲起居注官,迁侍讲。二十六年,因与德格勒互相标榜,被劾,籍入

  • 乌重胤

    761—827唐朝宰相。字保君。先世本为乌洛侯国胡人,初以国为氏,徙张掖后,始改乌姓。一说其先出自姬姓,黄帝之后。河东将乌承玭子。少为潞州牙将,后任都知兵马使。元和五年(810),以擒暗通王承宗之昭义

  • 更庆寺

    萨迦派(花教)寺庙。意为“大寺庙”。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城欧普隆沟。清雍正七年(1729)由德格十二代土司却吉登巴才仁所建,为康区最大寺。兴盛时有僧众600—700人,土司兼寺主,实行政教合一

  • 漏卧

    古国名。又称漏卧侯国。秦至西汉时为夜郎国小邑之一。一度置县。其地约当今云南罗平、贵州兴义、安龙一带。西汉成帝河平(前28一前25年)中,漏卧侯俞与夜郎王兴、钩町王禹相互攻击。汉遣使谕和,不听。及牂柯太

  • 元太宗实录

    书名。元翰林国史院撰修。卷数及起讫月日不详。元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四朝初无实录。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十二月,翰林承旨撒里蛮奏请命翰林国史院纂修,从之。成宗大德七年(1303)十月修成,连同太

  • 讷亲

    ?—1749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纽祜禄氏。遏必隆之孙。雍正间,为御前大臣,军机处行走。乾隆帝即位,与鄂尔泰、张廷玉共辅政,号“总理大臣”。历任镶白旗、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和领侍卫内大臣、兵部及吏部尚书

  • 墨啜

    即“默啜”(25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