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望都之战

望都之战

辽(契丹)与北宋“澶渊之盟”前的重要战役。“澶渊之盟”是契丹与北宋关系由战到和的转折点,盟前两国战争不断。自统和四年(986),宋太宗北伐失败后,宋由进攻转入防御,契丹军不时南下,至二十一年(1003),契丹军已深入宋境,攻取战略要地望都县(今河北望都)。时宋副都部署王继忠军屯定州,与大将王超、桑赞等领兵赴援,于康村(望都东北)与契丹南府宰相耶律奴瓜展开激战,战至深夜,小退契丹军,天明复战,契丹军乘机断宋军饷道,王超、桑赞惊恐,急令退师,竟不赴援,使继忠孤军奋战,继忠战勇,为契丹所识,围数十重,军士战死者伙,余众殊死突围,旁西山而北,退至白城(今河北清宛西南白城),继忠为契丹所获,宋师损失惨重。此战后,契丹势如破竹,深入南下,次年,攻瀛州(今河北河间),下祁州(今河北安国),取洺州(今河北永丰),破德清军,直抵澶渊(今河南濮阳西),迫宋订立“澶渊之盟”。

猜你喜欢

  • 侬人

    参见“布侬”(462页)。

  • 孛特本部

    金代西北路诸部族之一。金代曾在此地设部族节度使,女真人夹谷吾里补曾任此职。正隆六年(1161),该部节度使逐斡曾随从※移剌窝斡起兵反金,并力劝窝斡拒绝金使臣移剌扎八之招降,同年十二月,窝斡称帝,改元天

  • 折御勋

    938—977字世隆,五代宋初边将。党项族。折德扆子。后周时为永安军节度使右职。宋乾德二年(964)父卒,以衙内都指挥使、汾州团练使权知府州事。三年,加府州防御使。开宝二年(969),太祖征太原,诣行

  • 高德基

    1119—1172金朝大臣。字元履。渤海族遗裔,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迁置辽阳(今辽宁辽阳市)。历仕熙宗、海陵、世宗三朝。熙宗皇统二年(1142),登进士第。六年,任尚书省令史。海陵为相,专愎自用,仅其

  • 撒尔塔

    东乡族自称,又译撒塔、撒里达、撒尔塔兀勒、撒尔塔黑台、萨尔塔郭勒、萨尔塔克沁、沙尔达固找、沙尔塔套尔、西尔达克沁。源自梵语sarta,意为“商贾”,泛指中亚一带的穆斯林。东乡族中广泛流传自己的祖先源于

  • 小儿锦

    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汉语拼音文字。原名“小经”或“消经”。前者是与《古兰经》等“大经”相对而言;后者是将经文加以消化之意。基本上是汉语拼音,杂有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间或有个别汉字。在部分回民、特别是在

  • 感天皇后

    见“萧塔不烟”(2002页)。

  • 步落稽

    即“稽胡”(2512页)。

  • 通司舍人

    吐蕃官名。藏文写作“lo tsaba”,有两种含义:在佛教界指专译佛经的“译师”;在官场指专管翻译或译写往来文函之职,或称作“译人”、“通事”。后世又称之为“舌人”(担任口译工作者)。

  • 土吉刺

    “王吉剌”之误,见“弘吉喇特”(6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