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排湾语

排湾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排湾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4万3千多,居住在台湾本岛最南端,以大武山脉为中心,包括屏东县三地、雾台、筏湾、玛家、来义、泰武、春日、狮子、丹地、牡丹、满州等乡;台东县大武、土坂、达仁、金峰、太麻里、卑南等乡。分东南部和西北部两个方言。东南部方言分布在来义、太麻里、狮子、土坂等地,有来义、太麻里、狮子、土坂四个土语;西北部方言分布在三地、筏湾等地,有三地,筏湾两个土语。方言、土语间差别不大,相互能通话。排湾语有24个辅音,4个元音。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排湾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9类。名词有主格、属格、宾格形式。人称代词有数、格形式;指示代词有近、中、远称,格形式。形容词有比较级、最高级形式。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现在将来时(现在时和将来时同形),过去时;常体、进行体、一般完成体、过去完成体;陈述式和命令式等形式。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在主语前,谓语动词往往在句首。宾语位于谓语之后,宾语可以位于主语之前或后,各有不同的格助词表示。名词作定语时位于中心语之后,代词、形容词、动词作定语时位于中心语之前。状语位于谓语之前。

猜你喜欢

  • 苴义

    明初云南大理领主。白族。大理人。末代大理总管※段明次子。洪武十五年(1382),明将蓝玉、沐英等攻破大理,与大理总帅段世及长兄苴仁同被俘(一说其父亦在被俘之列)。十六年,兄弟同被押送至明京师(今南京)

  • 勃曳固

    见“拔也古”(1363页)。

  • 皇统

    金熙宗武灵皇帝完颜亶年号。1141—1149年,凡9年。

  • 打步行围

    见“步围”(1064页)。

  • 刘小亭

    1843—1924近代书画家。名陈,字世贤,别号东阜老人。天津市人。回族。幼习诗书,曾学画于陈青立、史源绪诸名家。中年游历名山大川,随意作画。光绪中曾充奉天提督左宝贵幕友,随军赴东北。光绪二十年(18

  • 横山寨博易场

    宋时壮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在邕州横山寨(今广西田东县平马镇)。时宋朝北面为西夏、辽、金所据,战马无源,乃于此设市,易大理马(云南马),其地遂成战马与西南土特产交易中心。由此输出内地的物产有战马、麝

  • 墀本

    藏语音译。亦作赤本。意为万户。元代宣政院所辖乌思藏地方官职名。元世祖郡县吐蕃之地,于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命乌思藏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大宝法王)领院事

  • 大律

    见“北周律令”(534页)。

  • 护国嘉荫侯

    金代对上京护国林神的封号。简称嘉阴侯。大定二十五年(1185)敕封。遣使诣庙,以三献礼致祭。是后,遇月七日,由上京幕官1员行香,著为令。

  • 龙种

    吐谷浑良马名。南北朝、隋、唐时传说在青海湖培育的一种骏马。史载,每逢冬季青海湖结冰后,吐谷浑人即将良种牝马置于湖中小山(海心山),翌年春,马皆有孕,所产马驹,号为“龙种”。隋大业五年(609),炀帝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