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官署名。清代为采珠、渔猎等以供宫廷应用而设的办事机构。乌拉:城名,在今吉林市(其衙门在原城北乌拉街);总管:官名,例由内务府郎中或该衙门“翼长”升授。清初,于乌拉创设牲丁(时关内外各地亦设散处牲丁),建置总管诸官员以辖,综理采捕及屯庄诸务。为内务府都虞司所属,由吉林将军兼辖。嘉庆(1796—1820)间,所设官员有:总管1员(武职三品),翼长2员(武职四品衔,食五品俸),五品衔委署翼长4人,六品骁骑校7人,委署骁骑校六品衔4人、七品衔7人,委署章京六、七品衔各4人,委官14人(皆无品级),八品及无品级、委署笔帖式共8人,仓官1人及领催等。自委署翼长而下,负责督率牲丁采集东珠、松子、蜂蜜和捕鱼,掌管牧放孳生牛只和屯庄粮务,办理文移、档案及翻译等。每年,将东珠、人参、麀鹿、鹿腊、野猪、兔、雉、水獭皮、翎枝等物,分别解交内务府御膳房、茶库、肉库、掌仪司(供祭祀用)、广储司、武备院等处,及宗室亲郡王、贝勒、贝子府。乌拉牲丁属※包衣,分上三旗、下五旗,多时可达3800名。

猜你喜欢

  • 关于苗族问题的决议

    1934年7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沿河县铅厂坝召开第一次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黔东特区苏维埃政府。到会代表135人。大会通过决议6项,其中之一为《关于苗族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

  • 哨鹿

    见“舐碱鹿”(1883页)。

  • 卡约文化

    青铜时期古羌人文化遗存。因最先发现于青海省湟中县卡约村而得名。分布于整个湟水流域,而以湟水中、上游为中心区,时代大致相当于周初。殉葬物以家畜为多,且贵;陶器少,骨器最多。动物纹饰也较显著,表现了强烈的

  • 呼达该图哈喇呼勒

    见“哈喇忽剌”(1642页)。

  • 哈喇哈尔榜

    见“莽武特”(1821页)。

  • 常峒之战

    建国初期广西思恩县(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和壮族人民痛歼国民党残敌的战斗。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西省城桂林,驻守广西的国民党残部大多窜往山区,企图负隅顽抗。伪县长也率所部由县城逃往

  • 晋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原名《新晋书》,南齐臧荣绪《晋书》等佚后用今名。唐房玄龄(579648)等监修,令孤德棻(583—666)等撰。130卷。贞观二十二年(648)成书。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

  • 十二木卡姆

    维吾尔族民间古典音乐、舞蹈、诗歌汇编。经维吾尔族群众长期创作,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民族音乐、歌舞优点,于※叶尔羌汗国时期(1533—1680年)基本定型。流行于新疆各地。“木卡姆”维吾尔语音译,意为“大曲

  • 袍达夫人厥只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其中三宫设有闸撒。袍达夫人厥只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闸撒。

  • 宁江州

    辽代地名。辽道宗清宁四年(1058)建。治所地有诸说:一指吉林省扶余县北伯都纳古城;一指该县东南小城子古城;一指县东榆树沟;一指更东之新城局石头城子古城;一指榆树县南大坡古城;一指永吉县北乌拉街;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