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恒乍绷

恒乍绷

?—1803

清代云南维西反清起义首领。又作恒乍崩、恒兆绷等。云南维西厅岩瓦乡弥尔古(一作莫言古)村人。傈僳族。幼学为“端公”,代人占卜治病,人称“沙泥”(巫医)、“活佛”、“神王”,民众悦从。嘉庆二年(1797),被康普女土司禾旵仁以“妖言惑众”罪驱逐。六年(1801),夏粮歉收,岁饥,率饥民向康普、古刹两寨土司借粮不得,发动起义。贫农腊者布、乌恒布、别的扒等千余名断粮农民群起响应,一举拥入康普女土千总禾志明衙门及喇嘛寺,开仓将囤粮、积谷分给周围傈僳、纳西、汉、白等族群众,并击毙维西厅前往镇压之官兵近50名。后被骗至千总衙门拘禁。得乌恒布营救,杀死女土千总等数十人。被岩瓦傈僳、白、汉等族群众共推为起义首领,以岩瓦、康普为据点,提出“借粮抗官”、“分种田地”等口号。至年底,拥众4000余人,攻占维西城,进抵巨甸,继向石鼓、丽江、剑川、兰坪等地发展,聚众达万人。迎击云贵总督觉罗琅玕所率2万官兵的镇压,在石鼓红石崖及巨甸太平塘两次战役中击溃清兵进攻,击杀昭通守备鲍友信等。次年,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屡挫官兵。觉罗琅开悬赏万金缉拿。其妻、弟、岳母及首领赤线扒被捕。官军又以诱降和收买等办法分化义军,维西城及康普、岩瓦等据点失陷,率部退入怒江。是年冬,义军复壮大,准备袭击维西、兰坪等地。嘉庆帝先后下谕23道,加派官军团练5—6万人进行围剿。八年十月,觉罗琅玕分兵四路进攻怒江地区,乌恒布、别的扒等先后被俘杀。越十日,由于拉马洛村奴隶主向清军告密,于迤逻箐被俘,壮烈就义。

猜你喜欢

  • 雍正两征厄鲁特记

    书编名。见“圣武记”(651页)。

  • 乌林

    即“物林”(1441页)。

  • 音吉善

    参见“家素谋”(1947页)。

  • 鄂尔多斯左翼后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达拉特旗。牧地东界归化城土默特地,西界鄂尔多斯左翼中旗,南界左翼前旗,北界乌拉特旗。汉沙南县地,隋唐为胜州榆林郡治,明嘉靖中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袄儿都司(即

  • 盐神

    廪君蛮传说中的神女。相传巴氏子务相被诸蛮拥立为廪君后,从夷水至盐阳,遇盐水神女,神女愿留共居,廪君不应。“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越

  • 奥娄河

    古水名。今一般认为即今牡丹江(旧说为牡丹江上游之勒福成河,或说鄂穆和罗河,亦说辽宁铁岭县南60里之懿路河)。“奥娄”,一说是靺鞨语,指称忽汗河(今牡丹江在隋唐时的名称)。史记迁居唐营州(今辽宁朝阳市)

  • 后藏

    藏族地区区域名。前藏与后藏之称始于清季,《卫藏通志》:“今以布达拉为前藏,札什伦布为后藏,统名曰卫藏”。前后藏以两者之间的冈巴拉山为界,以西为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班禅大师居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实辖后

  • 牟苴颂

    即“蒙苴颂”(2328页)。

  • 阿史那泥孰

    见“咄陆可汗”(1389页)。

  • 舐碱鹿

    亦作舔咸鹿,又名呼鹿,或哨鹿。契丹民族一种猎鹿方法。契丹皇帝嗜猎,※秋捺钵以射鹿及虎为主。鹿性嗜咸,遂洒盐于地,并吹鹿哨以诱。“每岁车驾至,皇族而下分布泺水侧。伺夜将半,鹿饮盐水,令猎人吹角效鹿鸣,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