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应昌路

应昌路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应昌县(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西南)。蒙古弘吉剌部世居该地。世祖至元七年(1270),建应昌城。二十二年,建应昌路。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亡,顺帝退走应昌。明洪武三年(1370),顺帝卒其地,继遭明军袭击,皇孙买的里八剌被俘,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遁逃。后渐废。应昌故城址今仍存。

猜你喜欢

  • 斡勒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斡罗、斡鲁、兀勒。来源于部名。原居今黑龙江、乌苏里江合流处以东近海处,金景祖乌古鹖时迁居按出虎水(今阿什河)北。金朝建立后,很多迁出故地,如有的猛安迁到盖州(治今辽宁盖县)。后

  • 刑经圣制

    见“北周律令”(534页)。

  • 吐谷浑玑

    480—516南北朝时吐谷浑王族。字龙宝,河南洛阳人。洛州刺史吐谷浑豊之子。吐谷浑王阿才(又作阿柴)曾孙。其先祖头颓约于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逃北魏,后世居其地。玑“处武怀文,博畅群籍,善文艺,爱

  • 左都督

    官名。洪武十三年(1380),明朝政府改京师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5军都督府,统领京内、外诸都司、卫所。在南京亦专设5军都督府,统领南京卫所。各府长官为左、右都督。实权归兵部。明中叶以后,在边疆

  • 老龙票

    清末民初新疆货币之一。民国后又称“老票”、“喀票”。光绪三十四年(1908),新疆官钱总局建立后,在上海印制大型老龙票100万两,面额为红钱四百文(合纹银1两,主币)。民国元年(1912),又印制、发

  • 达让僜语

    我国自称达让的僜人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察隅县南端与印度接壤的地区。使用人口800左右。以察隅县下察隅区巴安通乡夏尼村的达让僜语为例:语音特点:单辅音

  • 色勒库尔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原系希布察克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四十三年(1778),首领楚玛克以效忠清廷,获六品顶戴蓝翎。在叶尔羌城(今新疆莎车)西南亮噶尔卡伦外游牧,通英吉沙尔城(

  • 翟魏

    十六国时期丁零翟氏所建政权。东晋咸和五年(330),翟斌率一支中山丁零人投归后赵石勒,被封为句町王。后转附鲜卑慕容氏前燕。咸安元年(371),氐族苻氏前秦灭前燕后第二年,强迁其部于河南新安(今河南渑池

  • 大金吊伐录

    书名。简称《吊伐录》。记金太祖和金太宗用兵克宋之事,故名。为荟萃官府所存案牍编次而成。金、宋虽自海上之盟已通聘问,但因天辅六年(1122)以前的旧牍不存,故仅于卷首简述金太祖起事以来诸事梗概。自天辅七

  • 韦俊

    太平天国将领。又名志俊。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人。壮族(一说祖籍广东,属客家人)。清咸丰元年(1851)正月,随胞兄※韦昌辉参加金田太平军起义。三年(185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封国宗。同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