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尔龚语

尔龚语

又称道孚语。四川省部分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道孚、炉霍、新龙等县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金川、壤塘、马尔康等县。使用人口约4万多。尔龚语分西部、中部、东部、北部4个方言,方言间不能通话,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差别不明显。语音特点有:复辅音很丰富,一般均在200个以上,分二合和三合两类,由前置辅音、基本辅音和后置辅音按一定规律结合而成。单辅音在40个以上,塞音、塞擦音、擦音均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前(舌叶)、舌面中4套,有唇齿部位的擦音和小舌部位的塞音、擦音。边擦音有清浊之分。单元音一般有10多个,有的方言分卷舌与不卷舌两套,有的方言分鼻化与非鼻化两套,未发现长短、松紧对立现象。复元音有二合和三合的,二合复元音以后响为主,有少量后响复元音和三合复元音,介音有i、 u、 y 3个,辅音韵尾有4—8个不等,没有复辅音韵尾。声调发展不平衡,有两个方言有声调,但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大。语法特点有:形态较丰富,虚词和形态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类有名词、数词、代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情感词10类。名词有复数、指小范畴,用加后缀方式表达。量词较丰富,数词和量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分单数、双数和多数,有格语法范畴,分主格、领格和宾格,用词根元音屈折和添加后加成分等手段表达。动词有人称、数、时态、式、态、趋向等语法范畴,用词根屈折变化、添加前后附加成分、重叠词根等多种形式表达。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形容词有丰富的叠音藻饰语,基本形容词词根常采用重叠形式。结构助词比较丰富,有限制、施动、受动、工具、处所、从由、比较、定指等8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面,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状语放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有:单音节或由单音节复合成的合成词是词汇的主要成分,有一定数量加词头词尾构成的词。合成词的方式有并列、偏正、支配、表述4类。四音联绵词较丰富。有一定数量的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

猜你喜欢

  • 史记

    纪传体史书。原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或者称《太史公》。西汉司马迁(前145—前86)撰。130卷。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少好学,及长漫游名川大山,考察古迹,采集传说。父司马谈卒后

  • 同罗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束(东)纥罗。游牧于土拉河北,南邻薛延陀,西接多览葛。先后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俗与突厥略同。唐贞观二年(628),遣使入朝。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次年,唐以其地置龟林都

  • 西蕃喇嘛

    清代青、甘、康地区喇嘛僧人的概称。清朝为实行分治,对凡在青海、甘肃、西康地区的佛教僧人概称之为“西蕃喇嘛”,以与其他地区僧人相区别。甘、青、康地区佛教事务由清理藩院和驻西宁办事大臣管理。

  • 解放组织

    见“民族解放社”(669页)。

  • 乌兰察布岩画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茂旗地区发现岩画。在奇石林立岩石上刻有许多反映古代游牧人和狩猎人社会生活及其原始宗教活动的图像。多为野生动物、人面像、具有荒野风味的粗犷舞蹈等,画面形象性强,形态各异。据研究包括有古

  • 黑津

    见“赫哲族”(2422页)。

  • 崇实

    ?—1876清朝大臣。字子华,号朴山。满洲镶黄旗人。姓完颜氏。南河河道总督麟庆子。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咸丰三年(1853),充日讲起居注官,升侍讲学士,迁通政使。请准整顿京师营制。以漕盐为国家

  • 鸢鞮

    春秋时白狄鼓氏酋长。亦作苑支。鼓氏为春秋时的“子国”,故亦称“鼓子”。周景王十八年(前527),晋正卿荀吴(中行穆子)率兵进击白狄鲜虞氏,并分兵包围鼓氏(在今河北晋县境)。鼓氏因外无鲜虞氏支援,内断粮

  • 遇折

    见“过折”(757页)。

  • 俄旺格勒

    1836—?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五十一任堪布。藏族。生于卡加保拉地方。由嘉木样认定后出家,授沙弥戒。入经院后,拜阿坝格西金巴为师,由由嘉木样授具足戒。从德赤仁波且、阿莽道扎等大师学习经法。后在拉卜楞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