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国寺等收支帐

安国寺等收支帐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118号卷子。此号分两纸帐单,上部藏文11行,下部另纸2行。系敦煌安国寺财务收支帐据,收支来自寺院之水磨、油坊、庆典助缘及购田费等。内载:“猴年孟夏四月十四日,张恭子、周林林二人看守安国寺水磨,先后向安国寺之张法律交付水磨费、计粮仲夏五月初青稞三硕又两升”,“众比丘于安保沟油房榨油,其应交榨油费为青稞四汉升。”众比丘业已支付。”另下部两行藏文帐单又载“仲夏,交张法律小米两汉硕。此后,潘格玛交小米五汉升。兰掣逋庸向僧人色尔西交土地费青稞五汉升。”此为吐蕃遗存之少量古藏文文书之一,对研究古藏语、吐蕃社会经济状况及租赁关系、寺院的经济来源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扎什敦布

    见“扎什城衙门”(194页)。

  • 阿泥

    古族名。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斡泥”、“窝泥”、“和泥”、“和尼”、“倭泥”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其族分布极广。天启《滇志·种人》:“阿迷州(开远市)称阿泥”,同书“云南府”:“阿泥井在城北二十里江

  • 怡良

    ?—1867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瓜尔佳氏。道光十八年(1838),由按察使、布政使擢广东巡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与抗英布防建议。任内查缉***,奋勉奉办,卓有成效。二十年(1840),拒绝钦差大臣琦善

  • 星吉

    1296—1352元朝官员。字吉甫,唐兀人。世为怯里马赤(通事、译员)。搠思吉之子。少事仁宗潜邸。仁宗至文宗朝,历任中尚监、监察御史、宣政院使、江南行台御史大夫、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为官持正,不畏权势,

  • 克烈部

    清代哈萨克中玉兹(鄂尔图)分支部落名。又译柯勒依。先民为蒙元时期克烈部。南宋嘉泰三年(1203),克烈部首领王罕被成吉思汗战败后,被迫西迁,后遂融合于哈萨克,为左部哈萨克重要成员之一。乾隆二十二年(1

  • 库拜

    ?—1640清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钮祜禄氏。世居英格地方。巴克什库尔禅之弟。清初随祖父归附努尔哈赤。天命三年(1618),随军征明抚顺,取沈阳、辽阳有功,命管佐领事。天聪五年(1631),随军征瓦尔

  • 幢帅

    南北朝时期柔然的军职。北魏以军、幢为军事编制,柔然可汗社仑效法魏制,于北魏天兴五年(402)建立军、幢制度,“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军将听命于可汗,幢帅由军将率领,并配有严格的

  • 河陇吐蕃占领区

    指唐代吐蕃在河西、陇右侵占的地区。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乱,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东去长安平乱,河西空虚。吐蕃乘机攻陷兰、河、廓、鄯、洮、岷、秦、成、渭等陇右诸地,继取凉、瓜、甘、肃等州。建中二年

  • 蒲里衍

    金代女真语官名。又译蒲辇。女真谋克(百夫长)的副职。一谋克辖两蒲里衍,一蒲里衍管正军50名。充任者月给钱、粟、绢、绵等例物,放老归里者给赏。

  • 教师

    元代佛教僧人称号。《元史·世祖纪七》载,至元十六年(1279)帝师亦怜真卒,敕诸国教师、禅师108人于大都(今北京)万安寺设备圆戒。另礼部所属云和署、安和署、常知署、天乐署亦各设教师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