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鲁屋拉
见“艾拉汗”(436页)。
见“艾拉汗”(436页)。
拉祜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祖先,见“扎底”(190页)。
?—1408明代蒙古可汗。非元宗室后裔。明建文四年(1402),蒙古可汗坤帖木儿在内乱中被杀,无子嗣,遂于次年称可汗,史称“篡立”。明朝自此称东蒙古为“鞑靼”部。永乐(1403—1424)初,屡与瓦剌
书名。清代蒙文天文学著作。1950年从内蒙古哲里木盟征集所得,现藏于内蒙古图书馆。作者佚名,从其吸收西方天文学知识判断,可能是清朝后期蒙古人的著作。分上下两册。上册分天文理论和三垣星占两章;下册分蒙文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石汗那国艳城(位于今兴都库什山麓)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下辖双靡州。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见“博尔忽”(2150页)。
书名。藏文名《西勒嗄尔米龙》,蒙古药学著作。青海蒙古族※益西班觉于18世纪用藏文写成。3卷。第一卷4章,列药物简化名词,藏、梵文对照。第二卷7章,将普通药物分为石类药,珍宝药等7类叙述。第三卷补述矿泉
1367—1449明代藏传佛教名僧、学者。萨迦派住持显教之大德雅楚桑结贝的弟子。笃信系解派教授及修次第论,曾在拉萨北彭域地区建那烂陀寺,以十大经论立宗,讲说64部经典、40部经论疏释。平生唯以讲述佛经
清代蒙古族著名外科医师。后金天命(1616—1626)中,归附努尔哈赤。善于正骨治伤,以敷药、裹疗等办法治疗箭伤。医术高超。正白旗先锋鄂硕与敌作战,中矢垂危,他为之拔镞,敷药,伤愈。都统武拜身中30余
即葡萄。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于西域。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始移栽于中国内地。
见“石抹仲温”(4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