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太和五铢钱

太和五铢钱

拓跋鲜卑所建北魏铜币名。五铢钱重五铢(汉时二十四铢合一两,十六两合一斤),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东汉、蜀汉、晋、南齐、梁、陈、北魏、隋等皆有铸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武德四年(621)废止,但旧五铢钱继续在民间流通。北魏至高祖孝文帝元宏以前,未铸钱,交易大都用绢帛、谷物作为货币。直至迁都洛阳后,于太和十九年(495),始铸造“太和五铢”青铜币,下诏颁行于京城及诸州,并规定内外百官俸禄,皆准绢给钱,一疋绢折钱二百。同时,允许民间铸钱,只要用精炼之铜,而不杂和铅铁即可。至世宗宣武帝元恪永平三年(510),又铸五铢钱。但至肃宗孝明帝元诩熙平(516—518)初年,两次所造五铢钱并未通行全境,所谓“专贸于京邑,不行于天下”。货币数额少,应用范围窄,当时河北诸州“专以单丝之缣,疏缕之布,狭幅促度,不中常式,裂匹为尺,以济有无,至今徒成杼轴之劳,不免饥寒之苦”,故尚书令王澄一再建议,准许太和五铢、永平五铢与古钱一并通用,唯禁用鸡眼、镮凿等劣币。“而河北诸州,旧少钱货,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故自太和至熙平下诏用钱20年间,北魏境内仍钱币和谷帛并用。

猜你喜欢

  • 布哈特贝子

    民国时期新疆进步民族上层。新疆阿勒泰人。哈萨克族克烈部首领。年青时在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求学,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929年协助其父哈那比亚贝子和沙里福汗酝酿反对金树仁统治,事泄失败。1933年1月,

  • 䩞鞢带

    契丹服饰,腰带。又作蹀躞带。《辽史·国语解》称:“䩞鞢带,武官束带也。”䩞䩞,指带上系佩物品。《仪卫志》记,契丹官朝服,“服紫窄袍,系䩞鞢带,以

  • 青阳文集

    见“青阳先生文集”(1282页)。

  • 巴渝舞

    巴郡賨民之歌舞。秦汉时传入中原。賨民劲勇喜舞,刘邦平三秦,常以其为前锋陷阵,并乐其舞姿猛锐,使乐人习之,巴地阆中有渝水,因所居,故名“巴渝舞”。舞时持干戈、弓弩,边唱边作进击状。舞曲有:“矛渝本歌曲”

  • 孛儿帖

    见“孛儿台”(990页)。

  • 伯克年班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定期进京朝觐制度。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六品以上各城伯克分3班轮年入觐。八月中旬出发,十二月抵京。每班约40人为限。二十八年(1763),以入觐人数过多,定分4班轮年入觐,停

  • 河南

    南朝齐、梁等政权对吐谷浑国的称呼。见“河南国”(1506页)。

  • 刘继元

    ?—991五代时北汉国皇帝,北宋官员。北汉世祖沙陀人※刘崇外孙,孝和帝※刘承钧养子。母刘崇女初嫁薛钊,生继恩,后嫁何氏,生继元,皆被舅承钧收为养子,随刘姓。天会十二年(968),养父卒,异父兄继恩嗣位

  • 圣母

    侗族女性祖先衍化而来的最高神祗,又称撒姆或达摩娘娘。参见“达摩娘娘”(739页)。

  • 栖林

    旧时鄂伦春族的他称。亦称麒麟、齐凌、乞林、奇勒尔等。来源有三说:一说因清代鄂伦春族与别族商贾互市地点名齐凌而得名,音转为“麒麟”;二说因其散处大、小兴安岭中以捕猎为业,与“林木中百姓”、“树中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