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宋代大理国古碑。简称石城会盟碑。大理国段素顺明政三年(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立于鄯阐府石城(今云南曲靖市旧县城北),后埋没。清康熙十八年(1679)出土。今存曲靖市第一中学爨碑亭内。高121厘米,宽61厘米。碑文从左至右上下两截书。上截正文11行,正书;下截皆人名、官衔,8行,行书,共143字,多简体或别体,无碑题,碑顶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喻怀信题记。主要记述大理国主白族段氏联合彝族37部出战滇东一些部落后,在石城会盟立誓,并颁赐职赏的史实。为研究大理国和白族、彝族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 怒苏

    部分怒族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碧江县,传说其先民从前居住在丽江、剑川一带,后因纳西族和白族势力扩张,被迫迁至兰坪的澜沧江沿岸,最后又越过碧罗雪山在怒江流域定居。参见“怒族”(1774页)。

  • 西事珥

    书名。广西地方志与民族志。8卷。明魏浚(字禹卿,号苍水,福建松溪人,汉族)撰。内容记述广西山川、地理交通、物产、人物、政事、军事等。其中卷一记山川、地理;卷二言风土;卷三多时政;卷四、卷五为故事、人物

  • 克特湾

    见“卡特万会战”(547页)。

  • 新傈僳文

    我国傈僳族使用的一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主要通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傈僳族原有一种以印刷体的大写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正反颠倒的拼音文字,即老傈僳文,主要通行于宗教界。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傈僳语

  • 亲家伍

    参见“家伍”(1947页)。

  • 萧拱

    ?—1151金大臣。本名迪辇阿不。奚族。萧氏。辽中书令特末孙,金平章政事、越国王※萧仲恭子。初为兰子山猛安(千夫长)。海陵时为宰相,欲取人心,荐大臣子以为达官,遂为礼部侍郎。后因海陵纳其妻妹耶律弥勒为

  • 蜀布

    古代蜀人以苎麻纤维织成的细布(也有说为棉布)。以织工精巧驰名全国。据《史记·大宛列传》:张骞从西域回来向汉武帝言:“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人告知为该国商人从身毒国(印度

  • 普颜怯里迷失

    元晋王甘麻剌妃。蒙古弘吉剌氏。生子也孙铁木儿。至治三年(1323),也孙铁木儿(泰定帝)即位。十二月,追尊宣懿淑圣皇后。

  • 奇勒尔

    见“栖林”(1804页)。

  • 阿里葛斯过邻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阿里葛斯过邻为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之一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