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多沙阿波起义

多沙阿波起义

云南红河地区哈尼、彝、傣、苗、汉各族人民反土司斗争。1918年,在云南猛弄(今元阳县境)和猛丁(今金平县境)两土司境内,爆发的以哈尼族为主联合各族农民、农奴反土司的武装起义。先是,因各族人民不堪土司的残酷压榨,猛丁芭蕉岭河的苗族妇女马勃迈,自称“苗王”,发动起义,任命作战勇敢的猛弄多沙寨哈尼族卢梅贝为大将。卢梅贝率领各族农民,提出“万众一心,抗捐抗粮,杀尽土司,百姓称王”的口号,被众推为联军统帅。1917年12月下旬,义军分3路进军,她带领一路义军万名向猛弄土司衙门发起进攻,于除夕夜直捣嘎娘。土司及头人闻讯逃窜,义军先后攻克纸厂、雀山、桥头、蚌嘎,最后攻入大伍寨,活捉敌团长闵增元,并就地处决。1918年腊月初七,再次率军从老峰寨、阿花寨、卜拉寨3路围攻新街。建水县知事丁国梁调集官军两个团前来镇压。义军攻新街不下,退至全福庄、箐口,后又撤至牛角寨。1918年官军包围牛角寨,义军抵抗两天,撤至良心寨,奋战3昼夜,失败。卢梅贝在农民掩护下,逃匿。哈尼等族人民为敬仰她为各族人民英勇斗争的精神,尊称她为“多沙阿波”,意为“多沙寨的阿爷”。

猜你喜欢

  • 死人地

    旧时滇东北和黔西北一些彝族奴隶主强迫家奴以人身殉葬为交租形式之一的土地。奴隶主把一部分土地分给其家奴耕种,除平时定期交租和无偿服役外,其主人死时,耕种这部分土地的人家,被迫必须出一人与主人殉葬,故名。

  • 雪勒空

    见“雪列空”(2036页)。

  • 邛笼

    羌语“俄鲁”的音译,意为“碉楼”。羌族传统民居。最早见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当时分布于川西北的冉��夷,“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今四川羌族和阿

  • 尕尕

    土族他称。蒙古族对土族的称谓。即鞑靼。参见“土族”(63页)。

  • 师克吐恩

    兽毛皮褥子。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黑龙江省逊克和爱辉县地区,则分别另称“奥沙师克吐恩”或“滑黑师克吐恩”。一般用狍、鹿、犴腿皮制作,因其不易掉毛。用狍腿皮作,一条需用80

  • 类乌齐事件

    1917年9月,西藏地方当局在英帝挑唆下,以驻类乌齐(或写作类吾齐,在今西藏昌都西北)川军擒杀一名藏兵为借口,向四川守军进攻。英国立即运来步枪5000支、子弹5万发支援藏军。次年1月川军失利,类乌齐、

  • 内蒙古自治报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机关报。1946年7月1日创办,原称《群众报》,1947年1月1日改今名,在王爷庙出刊。有蒙汉两种文版,初为三日刊。后汉文版改为双日刊。同年11月15日改为日刊,对开四版

  • 尼母曷烈因稍瓦直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尼母曷烈因稍瓦直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抹里。又,辽道宗※太和宫

  • 乞伏智达

    十六国时期西秦将领。陇西(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鲜卑人。乞伏氏。西秦主乞伏乾归弟。封广武将军。西秦更始四年(412),因兄乞伏国仁子公府弑乾归,与乾归子炽磐引兵讨之,败公府于大夏(治今甘肃广河县西北)、

  • 萧仲宣

    1094—1157辽末投金大臣。本名野里补。契丹族。为越国王※萧仲恭同母弟。史载其聪敏好学,沉厚少言。在辽时,因母为辽道宗季女,五岁时,即遥授郡刺史,累加太子少师,为本部详稳。辽亡前夕,为护卫太保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