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外札萨克

外札萨克

参见“札萨克旗”(435页)。

猜你喜欢

  • 清史稿

    书名。纪传体清史未定稿。赵尔巽(1844—1927,汉军正蓝旗人)主编。529卷,1914年设清史馆开始修撰,1927年大致完稿。参加编撰的前后约百余人,以柯劭忞、王树楠、吴廷燮、夏孙桐、金兆蕃等出力

  • 那木大黄台吉

    见“脑毛大”(1901页)。

  • 那尼傲

    见“赫哲族”(2422页)。

  • 安邦彦

    ?—1629明末贵州水西土官。彝族。宣慰使安尧臣堂弟。任宣慰司同知,史称“素怀异志”。天启二年(1622),挟持堂侄、宣慰使※安位、堂嫂奢社辉,又联合水东土舍宋万化,应援永宁(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宣抚使

  • 官文

    1798—1871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王佳氏。字秀峰。道光间,历任侍卫、副都统。咸丰三年(1853),以太平军由湖南下汉阳,欲取荆州,奉命专统荆州防务。四年,任荆州将军,督师配合湘军曾国藩部合攻武

  • 垦务总局

    参见“督办垦务公所”(2356页)、“绥远垦务总局”(1973页)。

  • 满文篆字

    满文书写字体之一。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噶盖2人仿蒙古字创制满文,满族遂有了本族文字。天聪六年(1632),清太宗皇太极命儒臣达海改制满文,同时仿汉字篆文,镌刻满文篆体文。据《盛京典制

  • 吉林摩崖

    刻石题记。亦称阿什哈达摩崖。位于吉林市东南15公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为明代两摩崖文字刻石。第一刻石刻于断崖绝壁上,坐北朝南,其下临江。刻石范围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第二刻石在第一刻石西3

  • 算智尔威

    元代党项(唐兀)人。曾姓史氏。材勇绝人。事世祖于潜邸。1253年从平云南,以骁勇果敢著称。1259年又从渡江攻湖北。中统元年(1260)从征叛王阿里不哥,参与大小15战,授蒙古唐兀军民达鲁花赤。死后赠

  • 拓拔木末

    见“拓跋嗣”(13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