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固始汗

固始汗

1582—1655

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又作顾实汗,皆“国师”之音译,名图鲁拜琥(蒙古语,意为“天资聪颖”)。卫拉特汗哈尼诺颜洪果尔第四子。以勇武著称。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率军击败俄伽浩特(一说指头缠白布信仰伊斯兰教部众居住的城市)之4万士兵,占据今巴里坤、乌鲁木齐一带。三十四年(1606),因调解平息卫拉特与喀尔喀战事之功,备受推重,被东科尔呼图克图授以“大国师”称号。自万历三十四年至崇祯九年(1606—1636),率所部与杜尔伯特首领达赖台吉游牧于恩巴河和喀拉库木河一带,后徙额尔齐斯河支流托波河流域。崇祯七年(1634)冬,与准噶尔巴图尔珲台吉远征哈萨克,获胜。九年,遣使至盛京贡马匹、方物。同年,为避免内部冲突及另寻新牧地的需要,应西藏黄教代表人物之请,与巴图尔珲台吉联兵进军青海,从塔尔巴哈台经伊犁和塔里木盆地,于次年抵青海,击败却图汗,据其地。十一年,至拉萨会见达赖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和班禅四世罗桑却吉坚赞,获“顾实·丹增曲结”(“国师·持教法王”,或作“丹津却吉甲波”,意为“佛教护法王”)尊号。蒙语又称为“顾实·诺门汗” (“国师·护法汗”)。十三年(1640),攻灭康区白利土司顿丹多吉。同年,出席卫拉特和喀尔喀领主大会,共同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翌年,兴兵入卫藏,击溃第悉藏巴军队。十五年,灭藏巴汗,掌握西藏地方政权。命长子达延鄂齐尔汗驻守拉萨,以第六子多尔济佐之。竭力扶持黄教,以前后藏之税收奉献五世达赖作为寺院费用,并拜罗桑却吉坚赞为师,授予“班禅博克多”(睿智英武)尊称。除日常政务由其控制的第巴索南饶丹料理外,西藏高级官员均由自己委任,并制定“十三法律”,新添噶伦、达本等官职,健全西藏地方行政机构,直接控制西藏军队,严厉镇压藏巴汗拥护者之反抗,牢固掌握青、藏地方政权,以黄教护法王自居。屡遣使与清廷联系。顺治三年(1646),与卫拉特各部首领22人联名奉表贡,清廷赐以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十年(1653),受封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对加强西藏地方和清廷的联系起过一定作用。后病故于拉萨。

猜你喜欢

  • 贞献郡王庙

    金代为※完颜希尹所立之庙。希君字谷神,以创制女真文字有功,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诏令依苍颉立庙于盩厔(今陕西周至)例,为希尹立庙于上京纳里浑庄(今吉林舒兰),委本路官1员与本千户春秋致祭,所用诸

  • 弗朵脱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六年(1408)二月设置之弗朵秃河卫、正统后设之弗秃都河卫,皆作费克图河卫。

  • 布当

    ?—1639清初将领。蒙古族。博济吉特氏。科尔沁部人。后金天命七年(1622),随明安归附努尔哈赤,授二等参将。天聪三年(1629),随皇太极征明,攻遵化,力战破明总兵赵率教,以功进三等梅勒章京。六年

  • 寿陵

    西夏仁宗李仁孝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 鹿哨

    游猎民族使用的一种诱鹿工具。又称“鹿哨子”或“鹿叫子”。自古以来流行于东北、北方地区。古代契丹、女真等族皆用以捕鹿。《辽史·营卫志》载:“猎人吹角效鹿鸣,既集而射之,谓之‘舐碱鹿’,又名‘呼鹿’”。宋

  • 答兰

    见“吴克忠”(1074页)。

  • 温都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属胡里改女真。分布于来流水(今松花江支流拉林河)以南,匹古敦水(今蜚克图河)以北地,境内有星显水,阿斯温山。地产铁,民居有以锻铁为业者。是当时女真族中强大的部族之一。景祖乌古鹖

  • 的里安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属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管辖。10世纪时是阿姆河左岸仅次于乌尔坚奇的大城。故址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达尔甘一阿塔,位于乌尔坚奇东南。

  • 孝基

    北魏北海王元颢年号。528—529年,凡2年。一说529年4月建号孝基,5月改元建武。

  • 瞻对

    地名。藏语作雅龙。位于甘孜以南,理化以北,东界道孚,西接白玉。历属朵甘思招讨司管辖。明洪武年间(1368—1398),征沿边土司晋京,足千户者授安抚司,不足者为长官司。分上、中、下瞻对,置安抚司、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