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和林之战

和林之战

明朝与北元的一次战争。洪武三年(1370),明军分别在西北及北方取得对北元的※沈儿峪战役和※应昌战役的胜利,故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及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均退守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与盘据辽东的北元丞相※纳哈出所率20万众相倚为势,伺机南下。五年(1372)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命徐达、李文忠、※冯胜(回族)率15万兵分三路出征和林,力图一举消灭北元。徐达率中路军由山西出雁门关,趋和林。三月,前锋※蓝玉(回族,一说苗族)抵土剌河(今土拉河),败扩廓军。扩廓与元将贺宗哲会合,整兵于和林之北,以待明军。徐达、蓝玉违背太祖“迟重”以诱敌来战的方略,亦未待东、西路军,孤军轻进,于五月六日兵败和林之北,急退兵保塞,死者数万人(一说万余人)。李文忠率东路军由居庸关至应昌(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岸)、胪朐河(今克鲁伦河),进至土剌河,与北元接战,小胜。时已六月,中路徐达早已败退,两路未能会师,李文忠亦成孤军,复与北元激战于阿鲁浑河(今鄂尔浑河)、聘海(元代作称海,在和林北部),双方损失相当,无力再战。东路亦于七月撤军。冯胜率西路军至兰州,经西凉(今武威)、永昌、甘州(今张掖),进至亦集乃路(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哈拉和图),所向皆捷。复引兵至瓜州(在今甘肃安西西南)、沙州(在今甘肃敦煌西)。因中、东路败退,西路亦于十月“全师而还”。此役结果,明太祖会攻和林的计划破产,北元乘胜挥师南下,兵至怀柔。明军被迫处于守势,组建骑兵,以图再次北征。

猜你喜欢

  • 雅尔河卫

    见“阮里河卫”(933页)。

  • 李锦贵

    ?—1861清咸丰年间广西上林壮族起义首领。上林县东(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思林南、右江南岸)关村人。壮族。自幼勤奋好学,精通诗文。为人刚直侠义,颇孚众望。咸丰(1851—1861)初,被村人举为东关团总。

  • 贞献郡王庙

    金代为※完颜希尹所立之庙。希君字谷神,以创制女真文字有功,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诏令依苍颉立庙于盩厔(今陕西周至)例,为希尹立庙于上京纳里浑庄(今吉林舒兰),委本路官1员与本千户春秋致祭,所用诸

  • 可沓振

    ?—535南北朝时期吐谷浑王。姓吐谷浑氏。《梁书》载:梁中大通六年(534)嗣立。初受梁封为行河南王,同年三月,复受封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同时遣使至北魏朝贡。在位二年左右,约大同元年(535),

  • 色旺诺尔布桑宝

    ?—1901清末蒙古王公。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右中旗人。父卒,袭土谢图亲王爵,任哲里木盟盟长。为人凶恶残暴,生活奢侈腐化。不仅滥肆征敛旗民牲畜财物,且借外债五六十万两,购买昂贵的珍玩服饰和竹石花木,修建王

  • 瑶八洞

    湖南瑶族聚居地之一。在今新宁县城西北,即麻林洞、大圳洞、圳源洞、黄岩洞、桃盆洞、深冲洞、黄背洞和罗源洞。号称八十里瑶山,除瑶族外还居住有苗、侗、壮、汉等民族。传说当地瑶民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

  • 文䇸

    清代满族女诗人。字湘华。克勤纳平郡王曾孙女,兄景麟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著有《佩兰轩绣余草》。

  • 马铨

    1597—1679明末清初中国伊斯兰教经师。字明龙。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武昌)人。回族。幼从父学习阿拉伯文经典及汉文。年长又赴宁夏同心、陕西西安等地,从著名经师冯伯庵、冯少川习经问道。后在武昌辕门口清真

  • 龙升

    ①夏世祖武烈帝赫连勃勃年号。407—413年,凡七年。 ②(?—1665)清代云南临安府教化三部哈尼族首领。又名张长寿。顺治十六年(1659),归附清朝,封教化三部长官司副长官,世职。康熙四年(166

  • 天课

    伊斯兰教内的一种赋税。阿拉伯语意译,音译“扎卡特”。为穆斯林“五功”之一。中国穆斯林称为“功课”。是伊斯兰教法定的施舍,即奉“真主”命令征收的宗教赋税。又称“济贫税”,是为了“隆施济以防聚敛”。伊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