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十六国春秋

十六国春秋

书名。传记体晋代北方十六国史。北魏崔鸿撰。100卷,外《序例》1卷,《年表》1卷。作者出身世家,淹通书史,知识广博,历任魏中散大夫、黄门侍郎,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供职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三朝,备受器重,曾参与议定律令,修撰国书。早有志于修史。鉴于十六国各国国书内容残缺,体例不全,繁简失当,乃自公私藏书及各国旧史广泛搜集史料,积近20年之力,于北魏正光(520—525)中撰成此书。因以晋为正统,虑有冒犯,书成不敢上进。死后,始由其子缮送朝廷。是书于十六国史事,以国别立篇卷,称为“录”;记其君臣事迹,则称“传”。因重视采录各国国书,保存较多珍贵史料,唐修晋书,多加以引用。早佚。现所见者,为明屠乔荪、项琳辑录本,非原书,或谓是托名之伪作。清汤球以《汉魏丛书》中所收此书节抄本为底本,汇集晋书传记及原书文散见于诸书者,成《十六国春秋辑补》100卷。该书记载了十六国时期以匈奴为主建立的汉(后称前赵)、夏,以卢水胡为主建立的北凉,以鲜卑为主建立的前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以羯为主建立的后赵,以氐族为主建立的前秦、后凉,以豗人为主建立的成(后称汉),以羌族为主建立的后秦,以汉族为主建立的前凉、西凉、北燕等国的历史。是研究该时期北方各族政治、经济、军事及相互间关系的重要资料。

猜你喜欢

  • 史禄

    越人。秦时为监郡,故多称史监郡。秦始皇为巩固对岭南的统一,发兵50万伐百越,受命开凿运河,沟通湘、漓二水,转运粮饷。河长60余里,流经地势比降度大,故在沿河置陡门26座,舟入陡门,顺次启闭,通过改变水

  • 伊吾

    西域古地名。匈奴称伊吾卢。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明帝遣四将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设宜禾都尉在当地屯田。建初二年(公元77年)罢屯田,复为匈奴所据。永元二年(公元90年)副校尉阎磐再取其地。《

  • 元徽

    ?—530北魏宗室。字显顺。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玄孙,城阳王※元鸾子。粗涉文史,颇有吏才。正始二年(505),父卒,袭封城阳王。授游击将军,出为河内太守,在郡有治绩,享时誉。孝明帝时,为

  • 西落鬼戎

    古族名。一说,“落”即“潞”。在今山西上党潞城一带,为狄族隗姓的一支。商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历伐之,俘十二(一作二十)翟王,族衰败。

  • 元岩

    ?—593北周、隋大臣。字君山。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拓跋氏)。魏敷州刺史元祯之子。少好读书,不囿旧章。初仕周,为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受大冢宰宇文护器重,为中外记室,累迁内史中大夫,封昌国县伯。周宣帝

  • 席力图呼图克图一世

    见“希迪图噶卜楚”(1102页)。

  • 段业

    ?—401十六国时期北凉政权建立者。京兆(今陕西西安西北)人。初为后凉吕光部将杜进之僚属,从征西域,任建康太守。东晋安帝隆安元年(397),为沮渠蒙逊与沮渠男成等推为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

  • 寘颜州

    唐代在回纥地区建立的羁縻政权。“六府七州”之1州。位于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西北。以白霫等部配合唐军灭薛延陀汗国,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置于白霫部。隶燕然都护府。

  • 冈志

    书名。北京牛街志书。又名《冈上志》。作者佚名。据考此书成于清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约1722或1723年左右)。不分卷。内容分图考、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形胜、风俗、寺院、街巷、人物、儒林、隐逸、名师

  • 伊尔登河卫

    见“野儿定河卫”(20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