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事迹
书名。明袁彬撰。1卷。彬。字文质,江西新昌(治今宜丰县)人。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也先南扰,时宦官王振擅权,挟英宗北征。彬以锦衣卫校尉扈驾从征。“土木之役”与英宗同被瓦剌军所俘,随侍左右,次年,与英宗同被送归。是书记其与英宗被俘后,随瓦剌军北徙、南返的经过及在瓦剌之遭遇。对也先为人处事也有所披露,并涉及瓦剌部众社会生活习俗等。有《纪录汇编》本等。
书名。明袁彬撰。1卷。彬。字文质,江西新昌(治今宜丰县)人。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也先南扰,时宦官王振擅权,挟英宗北征。彬以锦衣卫校尉扈驾从征。“土木之役”与英宗同被瓦剌军所俘,随侍左右,次年,与英宗同被送归。是书记其与英宗被俘后,随瓦剌军北徙、南返的经过及在瓦剌之遭遇。对也先为人处事也有所披露,并涉及瓦剌部众社会生活习俗等。有《纪录汇编》本等。
青海省方志。又称《西宁志》。清苏铣编撰。苏铣,河北交河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十二年(1655)任西宁兵备道,同年成书。全书2册,今存有顺治十四年(1657)重刻本,藏天津图书馆。8卷,22个子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如史载宋元符二年(1099)四月,西夏派遣宋朝的使臣中有磋迈喀结桑。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1622—1699清代青海广惠寺高僧。藏族。生于多麦南部曲科附近之赞莫纳,从散华活佛出家。先后在西藏郭芒扎仓、达仓热哇堆等地聆听教程,学习经法。获林赛噶居学位。按西藏地方噶丹颇章旨意于顺治九年(165
即“高模翰”(1917页)。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位于北京市牛街。建于元初。当时有伊斯兰教学者波斯人阿哈买德和布哈拉人阿里2人,曾来此寺任掌教,先后于1280年和1283年病故,葬于寺内,至今墓、碑仍存。该寺于明正统七年(144
1559—1622后金将领,五大臣之一。满族。觉尔察氏。世居瑚济寨。完布禄子。少年从父归太祖努尔哈赤,隶镶蓝旗满洲。明万历十一年(1583),率兵破萨尔浒城(今辽宁省抚顺市大伙房水库东南隅)。十二年,
藏族部落名。位于西藏班戈县境内,北越扎加藏布河,南近巴木错湖,东北临安多县,呈南北长、东西窄之长条形,水草丰茂。最初居民仅数户,后纳木错湖畔牧民陆续迁入,遂形成一大部落,定名“朗如”,意为“来自纳木错
即“貊”(1732页)。
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侧的一个天然石洞。“嘎仙”,亦作“嘎珊”、“嗄新”、“嗄辛”等,鄂伦春语音译,词义未详。一说为满语音译,意为“屯”或“乡村”,昔对鄂伦春族居住的自然村(屯)之称呼。该洞位于内蒙古鄂伦
独龙语音译。傈僳语称“窝叉”,意为“人骨钱”或“尸骨钱粮”。旧时云南怒江傈僳族畜奴主对贡山独龙族一种勒索手段。19世纪以来,傈僳族畜奴主经常越过高黎贡山虏掠独龙族人民为奴,曾多次遭到独龙族奋起反抗,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