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苏濮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山苏。原为地名,后演变为支系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峨山、新平、元江、双柏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山苏。原为地名,后演变为支系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峨山、新平、元江、双柏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见“斡脱”(2424页)。
古族名。参见“蛮氏之戎”(2273页)。
解放前新疆奇台县乌孜别克族学校名。乌孜别克语又称“古丽鲜玛力甫”。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主要教授语文、地理、历史等课程。除以乌孜别克语授课外,还讲授汉语。为当地少数民族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和促进各族
藏语音译,“达秀”意为“支差组”。全意为“支差组的首户”。旧时西藏藏北牧业区差巴(支差的人)等级之一。支差者依贫富分为5等,达秀阿妈居其首。一个支差组3年清点一次牛羊存栏数,最多的一户称之。负责通知部
古地名。始见于《后汉书·东夷传》。学者多主张为今之台湾,其居民亦属百越一支。《三国志·孙权传》和《临海水士志》亦有记载。黄龙二年(230),孙权曾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至此。
地名。傣语音译,“德”意为“下面”,“宏”意为“怒江”(潞江),合称“怒江下游地方”。指云南潞西、瑞丽、盈江、梁河、陇川一带傣族地区。现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简称。属古“乘象国”(“滇越”)。东汉
?—696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出自大贺氏族。原联盟首领※窟哥之孙(一说曾孙)。初期附唐,武则天(684—705年在位)时为右武卫大将军、松漠都督府都督。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因与唐地方官员龃龉
?—698吐蕃大将。噶尔氏,故又称噶尔钦陵。大相※禄东赞长子。亦任大论(大相)。与弟赞婆“专统兵马”,“居中用事”。以吐蕃赞普赤都松年幼,其兄弟掌权,东与唐战,西兴兵于突厥。败薛仁贵于大非川。圣历元年
辽代皇帝陵寝。即永庆陵,简称庆陵;庆陵又为永庆陵、永兴陵、永福陵的总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辽庆州城遗址北约十公里之山麓。此山辽代名庆云山,自东迤西葬有辽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3
?—1904清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养心子,※赵坛养子。光绪十六年(1890),父病卒,暂署理土司事务。二十年(1894),正式承袭临洮卫指挥使职。二十一年,河州(今甘肃临夏)回民再度起义反抗清朝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