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牲
元朝太庙大祭时的一种礼俗。又称“割奠”。祭祀时,例由蒙古博儿赤(司厨)跪割牲肉,置于太仆卿奉侍朱漆供盘之上,酹以马乳,同时巫祝以蒙古语奉告神灵。礼毕,以割奠之余抛撒于南棂星门外。凡遇大祭,必行割奠之礼,以示隆重。参见“太庙四祭”(274页)。
元朝太庙大祭时的一种礼俗。又称“割奠”。祭祀时,例由蒙古博儿赤(司厨)跪割牲肉,置于太仆卿奉侍朱漆供盘之上,酹以马乳,同时巫祝以蒙古语奉告神灵。礼毕,以割奠之余抛撒于南棂星门外。凡遇大祭,必行割奠之礼,以示隆重。参见“太庙四祭”(274页)。
黎族过去狩猎或作战武器之一。南方少数民族多擅长使弩,而黎族却普遍用弓。弓以木或竹制成,箭长3尺,镞长5寸似茨菰叶,其特点是“弓短矢重”。因无羽,射程远不过三四丈,多施近射,但多涂毒于锋镝,中者必死。
见“西阳蛮”(696页)。
见“高车六种”(1918页)。
即西州回鹘。因其王称阿萨兰汗故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拉新河卫,并说清代拉新河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500余里。
古地名。参见“骊戎”(1970页)。
?—1761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汗王。又译敦多布喇什、敦多克达什。※阿玉奇汗孙,※沙克都尔扎布子。初随父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阿玉奇汗逝世后,在土尔扈特贵族争夺汗位争斗中,与车凌端多布、
?—1632明末蒙古王公。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七世孙,翁果岱子。世任科尔沁部部长。后金天命九年(1624),率众归后金,与后金使者会盟于科尔沁。十年十一月,遭察哈尔林丹
渤海国宗王。第三世王※大钦茂子。曾入唐为“质子”。大历九年(774),于延英殿受代宗接见后,回归渤海。
书名。元官修。起至治三年(1323)九月泰定帝即位。迄至和元年(1328)七月。卷数不详。始修于元统元年(1333,一说二年,1334),由翰林学士王结、张起岩、欧阳玄、成遵等人先后参与修撰。成书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