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别乞

别乞

蒙古语音译。又作“别”、“伯”、“毕”、“卑”。源于突厥语,意为“贵人”、“官人”。《元史语解》卷8:“伯克,回回官名”。唐代汉译“”,近代音译“伯克”。《元朝秘史》释作“官名”,据《秘史》,在蒙古族中,其意有三:(1)长子系统的部落首领之称号,意为“族长”、“酋长”。如主儿乞部长撒察、蔑儿乞部长脱黑脱阿,均称别乞;(2)用于萨满教巫师,意为“僧正”、“大祭司”,依蒙古俗,享此称者,骑白马、着白衣,聚会时位于众人之上,备受尊敬;(3)诸部首领或汗之女亦享有此称,或译作“别吉”、“伯姬”,有“公主”之意。成吉思汗女豁真、克烈部王罕女察兀儿皆称“别乞”。一说此词与蒙古公主所用之“别吉”无关。

猜你喜欢

  • 宇文虬

    北魏、西魏武臣。字乐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人。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骁悍有胆略。少从军征讨,屡有战功。北魏永安(528—530)中,授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加都督。孝武帝初,从独孤

  • 舍利郎君

    见“耶律休哥”(1310页)。 ②见“舍利”(1467页)。

  • 封养种羌

    ※西羌的一支。与封何等羌为兄弟部落。原居湟水下游附近。元狩五年(前118),西汉开河西,在令居(今甘肃永登东南)屯田,触犯羌人利益。元鼎五年(前112),在先零羌的发动下,与牢姐羌解仇结盟,与匈奴通,

  • 应天历

    宋建隆四年(963)马依泽、王处纳修撰。宋太祖赵匡胤命名并作序。马依泽,西域鲁穆国(今小亚细亚境内)人。信奉伊斯兰教,精天文历算。宋建隆二年(961),应召来华至汴京(今开封市),授司天监监正,与司天

  • 剡源集

    一作《剡源戴先生文集》。书名。元戴表元(1244—1310)撰。30卷。表元,宋元之际庆元奉化(今属浙江)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宋咸淳(1265—1274)中登进士乙科,除建康教授。后弃职。入元后,长

  • 崇厚

    1827—1893清末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完颜氏。字地山。两江总督庆麟子。道光举人。初任知州、盐运使。咸丰十年(1860),署盐政。同僧格林沁治畿辅水田,劝垦葛沽、盐水沽沃卤地4200余亩。同年,协恭

  • 穷没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土司衙门职员。主管各寨向衙门交纳的酒,及官寨待客、念经需用的酒。由上等百姓轮流担任,一月一换,世袭。

  • 巴尔鲁克鄂拉

    准噶尔山名。意谓树木丛密。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裕民县东南。原为土尔扈特部驻牧地。明崇祯(1628—1644)初年,土尔扈特部西迁后,为辉特部所据。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后,归入

  • 册盖

    见“哀册”(1717页)。

  • 阿勒巴图

    蒙古语音译,意为“承担赋役的人”。在蒙古封建领主制度下,作为领主的属民,承担各种赋役。清译作“所属之人”、“所属旗人”。分为两种:向大领主承担赋役的小领主,亦可以此称之。通常主要是指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