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凉山彝族家支制度

凉山彝族家支制度

旧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以父系血缘集团进行统治和自保的制度。大小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没有出现统一的、完整的政权组织机构,诺伙(汉称黑彝)家支担当其职能。家支虽残存着氏族组织的外型和某些特点,但实质上已蜕变成奴隶主对奴隶实行专政的有力工具。所谓家支,是家、支、户的总称。家,彝语称“措西”或“措加”,即姓氏,如吉狄家、比祖家、洛伍家等,就是姓吉狄的,姓比祖的,姓洛伍的。一般是两个字,也有一个字或三个字的,如马家、甘家、阿勒比家等,均用祖先的名字为家姓。家之下分为大小若干支,彝语称“此杰”,用分支的第一代祖先名字命名。支以下是户,即个体家庭,彝语称“措布”。诺伙家支的特征是:(1)有共同祖先、共同姓氏、父子连名谱系;(2)有较稳定的居住地域。唐宋时期还不断迁徙,元明以来渐趋定居。各家支所属的被统治等级,也住在同一区域内,家支间的疆界不容侵犯;(3)家支内部严禁通婚,违者处死;(4)某家庭因故需要出卖或典当土地,本家支成员有购买优先权。某户绝嗣,本家支内的亲属,依血缘关系远近为顺序继承遗产;(5)保护本家支成员,对贫困者给以资助,对遭外人欺凌者给予支援,对被杀者进行血族复仇;(6)各家支皆有非选举,非任命而是自然产生的头人德古、苏易。在冤家械斗或对外战争中,有冲锋陷阵的英雄一“惹科”或“杂夸”。有家支大会一蒙格;(7)家支有公共火葬场、墓地及安放祖先灵牌的固定地方。根据习惯法,其职能是:(1)维护诺伙奴隶主贵族等级的神圣地位、特权和人身不可侵犯;(2)保护诺伙等级的私有财产不受损害;(3)保护诺伙等级对奴隶和隶属民的绝对统治地位,对任何敢于反抗的阿加、呷西奴隶,都要毒打、卖掉甚至残杀。对大规模的奴隶、隶属民起义,几个家支联合镇压;(4)保护本家支的利益。为了向外掠夺财富、土地及人口,几个家支可以暂时联盟,发动战争。除诺伙家支外,被统治的曲诺及由曲诺下降的阿加、呷西也有家支。他们被视为具有彝族血统,所谓“彝根”。这种家支形式上类似诺伙家支,如有父子连名谱牒、家支头人、家支会议、家支名称等。不同的是,同一家支的成员分属于曲诺、阿加、呷西不同的等级,而同一等级的人,又分别从属于土司、土目及诺伙家庭,被分割统治,力量涣散。家支谱牒不系统、不完整。此类家有二重性:一方面保护自身的利益,向兹目、诺伙进行斗争;另方面是诺伙家支的附属品,为奴隶主的统治服务。

猜你喜欢

  • 扎敦卫

    见“扎童卫”(193页)。

  • 打郎

    ①明代东蒙古右翼鄂尔多斯万户之一部。蒙文史籍作达拉特。达延汗初年为异宗领主亦不剌太师占据。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败右翼3万户,驱逐亦不剌后,封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3万户济农(亲王),领有该部

  • 西陲今略

    见“秦边纪略”(1798页)。

  • 高昌乐

    古代乐名。以源于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而得名。后传入中原,在南北朝和隋代,该乐依附于龟兹乐。唐代被正式列为十部乐之一。主要乐器有答腊鼓、腰鼓、鸡娄鼓、羯鼓、箫、横笛、筚篥、琵琶、五弦琵琶、铜角、箜

  • 石鲁

    ①金代蒙古部名。为山只昆(散只兀)部所属小部。分布于忒里葛山(今甫喀山)附近。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内族完颜宗浩率兵征讨山只昆等部时,击走该部与浑滩部,斩首1200级,俘生口车畜甚众。 ②金昭祖

  • 书库尔

    见“楚琥尔乌巴什”(2350页)。

  • 至元译语

    见“蒙古译语”(2332页)。

  • 芒市御夷长官司

    云南土司名。明正统八年(1443)置。治所在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芒市。辖境为今云南潞西县大部及龙陵县部分地区。旧名“怒谋”,又称“大枯赕”。至元十三年(1276)置茫施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

  • 纳欠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簿记官,兼理司署内的招待及会计事宜。地位次于“四大怀朗”(官名),为“八大卡贞”(官名)之一,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二十田级”,领有俸禄谷

  • 阿勒根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阿里根、阿里侃、斡里根。居纳邻河(今吉林省境拉林河)、咸平路(治今辽宁开原县北)梅黑河、曷速馆(即曷苏馆,在今辽宁辽阳市以南的海城、盖县一带)等地。金亡北宋后,有的迁居长城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