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养廉田

养廉田

①始于宋代,即官员俸银之外的职田。 ②清政府按等级分配给新疆维吾尔族各级伯克作为俸禄的耕地。乾隆年间(1736—1795),三品阿奇木伯克给地200帕特满,七品伯克给地30帕特满。嘉庆朝(1796—1820)对伯克制度有所限制,三品伯克减为80帕特满,七品减至10帕特满。但多数伯克都利用职权扩大占地面积。新疆建省后被废除。

猜你喜欢

  • 族汝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一译作祖儒。如史载宋嘉祐元年(1056)十二月,西夏派遣使臣族汝威明兴则等赴宋朝告毅宗谅祚母密藏氏卒。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典客

    官名。战国时称主客,秦及汉初称典客,为九卿之一。主司外宾及少数民族事务。汉景帝时改称大行令。武帝以后称大鸿胪。其属官有行人、译官等。隋唐时设有典客署,属鸿胪寺。

  • 壮丁

    金代村社中主首的辅助人员。佐主首巡警盗贼。详见“主首”(620页)。

  • 瑞甸义塾

    延边地区第一所朝鲜族私立学校。1906年由李相高、王昌东(朴茂林)等创设于今吉林省龙井市。以其为中心集结起来的反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纷纷到各地设立私立学校,如昌东、光成、明东、正东等讲习所,开展民族

  • 伯彦讷谟祜

    ? —1891清代蒙古王公。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僧格林沁长子。同治四年(1865),袭亲王爵和旗札萨克职。先后任御前大臣、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崇文门监督等要职。在京供

  • 禾泥

    古族名。今哈尼族。始出于元代文献。《元文类·招捕》:“至元十三年正月,罗匐甸官禾泥阿禾必招降。”《元史·张立道传》:“禾泥路大首领必思反。”罗匐甸即今元江,在哀牢山西麓。《元文类·招捕》还载:“江头江

  • 哥勿城

    古地名。高句骊筑。所在有二说:一说哥勿即高句骊东明王朱蒙以沸流国地(在今浑江上游)所置“多勿都”之“多勿”(高句骊语,“复旧土”之意),故址在今吉林省通化县境;一说其音近国内城,即今吉林省集安县之石城

  • 阿尔泰办事长官

    见“阿尔泰办事大臣”(1248页)。

  • 明阿图

    ?—1651清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纳喇氏。顺治元年(1644),管牛录事,署梅勒章京。随军入关,多建奇绩。二年,授牛录章京世职,任都察院参政。六年(1649),升蒙古旗梅勒章京。七年,加世职至三等阿

  • 三都大官

    北魏前期专理鲜卑族人刑政之最高主官。简称为“三都”,为外都坐大官、内都坐大官、中都坐大官的总称。每一种约有2人。“都坐”,即意为“朝堂”,“都坐大官”犹如“朝堂上的大官”或“坐朝堂的大官”,带有汉晋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