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应昌路故城遗址
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西南约2公里处。元至元七年(1270)修筑。名为应昌府。二十二年(1285),改应昌路。由于世为鲁王及鲁国大长公主等居地,故被称为鲁王城。城墙用土夯筑,呈长方形,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650米,最高处3—5米。城墙东、南、西三面正中开门,加筑瓮城。在城中处规模较大的建筑群,基地旁置有“应昌路新建儒学记”石碑一块。古城西南方土岗上,有佛塔一座,高约10米,塔身用砖砌成,与北京妙应寺(白塔寺)白塔造型相近。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西南约2公里处。元至元七年(1270)修筑。名为应昌府。二十二年(1285),改应昌路。由于世为鲁王及鲁国大长公主等居地,故被称为鲁王城。城墙用土夯筑,呈长方形,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650米,最高处3—5米。城墙东、南、西三面正中开门,加筑瓮城。在城中处规模较大的建筑群,基地旁置有“应昌路新建儒学记”石碑一块。古城西南方土岗上,有佛塔一座,高约10米,塔身用砖砌成,与北京妙应寺(白塔寺)白塔造型相近。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明傣族土司。《元史·地理志》载有该路,但无注释。《泰定帝本纪》泰定二年(1325)有七月诏谕谋粘路记载。《明史·地理志》:“孟定府东南有谋粘路,元泰定三年置”。《读史方舆纪要》:其地在孟定府东南。地
1805—1849清代著名学者。山西平定人,初名瀛暹,字诵风,一字硕洲、石洲(一作石舟),晚号靖阳亭长。道光十一年(1831)优贡生,曾充正白旗汉教习。道光十九年应顺天乡试,以受诬作弊被斥,自是绝意举
即西州回鹘。因其地属唐北庭地故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
见“且卜拉”(558页)。
清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乔噶木克氏。世居科尔沁地方。后金建国初归附,授辖员。天聪三年(1629),升梅勒章京,从征明至通州,败明经略卢象升兵。崇德六年(1641),从征明,围锦州,复败洪承畴兵。论功授
明开国将领※常遇春(回族)墓。地在江苏南京太平门外白马村。茔地周约160米。坟高2丈。墓堡园形、径10米。旁立石人4、石虎、羊、马、石望柱各2。历遭破坏,原有享殿及宋濂所撰《鄂国公常遇春神道碑》,今皆
?—1583明代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喀喇沁部领主。亦作满兀带,又称七庆朝库儿。孛儿只斤氏。※巴尔斯博罗特济农孙,※昆都力哈第五子。驻牧于张家口东北塞外大沙窝、三间房一带,与左翼察哈尔部相邻并通婚姻。隆庆
东汉乌桓首领。又作无何允。雁门(治今山西朔县东南夏关城)乌桓人。封率众王。安帝永初三年(109)秋,与鲜卑大人丘伦及南匈奴骨都侯,合众7千骑,攻五原(治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与太守战于高渠谷(又作高梁
元代湖泊名、驿站名。又称盖利泊、界里泊。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道上的驿站之一。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南境巴彦查干诺尔。泊西另有一个小海子,称“狗泊”,今名九连城诺
?—1756清代蒙古王公。又作额璘沁多尔济。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亲王※策棱第五子,※成衮扎布弟。初授一等台吉,乾隆二十一年(1756),与台吉旺辰多尔济随定边左副将军哈达哈征乌梁海,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