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纳西语音译。含有“奴婢”之意。纳西族封建领主制(土司)地区具有半奴隶、半农奴性质的等级。在云南宁蒗永宁、四川盐源左所等地,约占总户数的29.3%。由家庭奴隶、罪犯、外来人户和※责卡等级下降而来。大部分为土司和当权※司沛占有,少数属于责卡中的头人和个别富裕的俄占有。分为白、花、黑3种。属于土司基层官员的称“白俾子”;一家之内只有男子或女子服役的称“花俾子”;全家男女都服役的称“黑俾子”。其身份按性别世传,即男子为俄的家庭,后代男子全部是俄;女子为俄的家庭,后代女子全部为俄;男女均系俄的家庭,后代所有男女一律是俄。个别经主人允许,可用钱赎买自身的劳役,但不能延及子女,更不能改变整个家庭的等级地位。服役期从13岁起,男的到57岁,女的到47岁才能免役。除少数单身者外,大多有自己的家庭和少量财产,如主人给予的耕地(纳西语称“厚垮鲁布”,意为“一碗稀饭地”)、自占地、房屋、牲畜、农具等。除非绝嗣或犯重罪,主人一般不能侵占其财产。主人有权将其转赠、陪嫁、交换和出卖,但不能任意杀戮。在服完规定劳役后,可以到外地经商,若得到主人的信任,还能担任基层官员。

猜你喜欢

  • 恩古包尔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伦春语音译。亦作“恩古包”。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是一组合神,包括阿鲁狄达力(雷神)、毛鲁开依达力(旋风神)、根球鲁阿狄尔(风神)。传说若触犯此3神,会得不同的病:凡

  • 也里

    见“哈烈”(1630页)。

  • 巴安

    旧县名。即今巴塘。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金沙江东。古为白狼国地。唐宋时为吐蕃所据,元、明两代为乌思藏据。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内附,雍正七年(1729)设正副宣抚司、粮台及都司、千总各职。光

  • 北沃沮

    古沃沮族的一支。因分布于沃沮区域北部(一说在长白山北)而得名。《后汉书》等称其“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史界比定分布地区说法不尽一致:一说在今吉林省延吉、珲春、和龙、汪清等县地;一说图们江以北,兴凯湖以南

  • 哈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哈里、哈剌卫。永乐四年(1406)置。《满洲源流考》作哈鲁河卫,并说哈鲁河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城以东,流入屯河(今汤旺河)。

  • 大渤海国

    辽末渤海人所建抗辽政权名。※高永昌创建。辽天庆六年(1116)正月,辽东京裨将渤海人高永昌据东京(今辽宁辽阳市)举兵反辽,称大渤海皇帝(一作国号大元),建元隆基(一作应顺)。是年五月,在辽军和金兵围攻

  • 阇阇秃

    见“彻彻秃”(1099页)。

  • 欧拉拉

    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农业祭典。时间在八月上旬,正值谷物开花结实季节,人们惧怕冰雹、大风、天旱和病虫害。故举行隆重祭典。祭时剽牛,由“贝马”(巫师)念祷词,大意是:现在稻谷已经扬花,我们将这头牛献给祖先

  • 三佛祖

    云南西盟地区拉祜族宗教和政治领袖。清道光至光绪(19世纪)间人。拉祜族。李姓。因传授佛教,以“三佛祖”闻名。当地佤族也视其为西盟地区大头人。曾参加双江、澜沧一带拉祜族农民反清斗争。失败后为逃避清军追捕

  • 萨大滋

    1814—1849清代诗人。字树堂。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回族。系诗人萨察伦之子。一生命运多舛。幼年丧父母。家境贫寒。秉承家学,以诗会友,毕生倾注诗学。工诗。作品多抨击时弊,感叹当权昏庸,抒发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