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歌

侗歌

侗族民歌。主要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湖南通道及贵州从江、玉屏等地。分“耶”和“嘎”两大类。“耶”是唱跳结合的集体歌舞,无乐器伴奏。其中又分“耶堂”和“耶补”两种类型。“耶堂”于春节期间演唱。届时男女分队,男队手挽手围成圈,歌时速度快捷,舞时摇首顿足,歌声宏亮,雄浑有力,充满快乐气氛;女队亦围成圈歌舞,动作轻柔优雅,声调悠扬。女问男答,颇有情趣。“耶补”是专门赞颂某些事物的团体歌舞,步伐舞姿与男队“耶堂”相同,只是歌唱形式分为领唱与合唱。唱腔步伐配合巧妙,富有节奏感。“嘎”即歌,或配乐器,或不配乐器进行演唱。配乐器的曲调有琵琶歌、笛子歌、牛腿琴歌,不配乐器的有山歌(情歌)、拦路歌、细声歌、酒歌、儿歌等。琵琶歌是侗歌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歌唱形式。歌者手持琵琶,自弹自唱,歌声或哀怨或欢畅,表达淋漓尽致,十分感人。其中的“嘎经”通常用来说唱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是侗族民歌艺术水平较高的一种。代表作有“秦娘美”、“陈世美”等。

猜你喜欢

  • 完颜乌带

    ?—1152金大臣。亦名言。女真族。完颜氏。行台左丞相阿鲁补子。熙宗(1135—1149在位)时,官至大理卿。熙宗晚年,喜怒无常,大肆诛杀,群臣危惧。皇统九年(1149)十二月,结右丞相完颜亮(海陵王

  • 喀尔楚浑

    1628—1651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孙,多罗克勤郡王岳讬次子。顺治元年(1644),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破李自成义军,追至望都。二年,封镇国公。三年,从肃

  • 纠哈汉

    即“恩克那力纠哈汗”(1871页)。

  • 五当召

    清代内蒙古著名寺庙。蒙古语“五当”为“柳树”,“召”为“庙宇”。藏语名“巴达噶尔”,意为“白莲花”。汉名“广觉寺”。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北约70公里五当沟内。内蒙古西部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

  • 萧速撒

    ?—1077辽道宗朝大臣。又作萧素(索)。字秃鲁堇。契丹族。突吕不部人。性沉毅。兴宗时入仕。重熙(1032—1055)年间,累迁右护卫太保。十七年(1048),从耶律义先征蒲奴里叛,执叛首陶得里。二十

  • 聂耳国

    见“儋耳国”(2516页)。

  • 李仁爱

    1108—1125西夏皇子。崇宗※李乾顺世子。辽国成安公主生。幼年聪慧。既长多才艺。夏元德七年(辽保大五年,1125)金国灭辽,辽主西走,即恸哭向父请兵赴援。及辽将李良辅宜水之败,累月不安。后知崇宗臣

  • 阿都抹阶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奴隶主所服徭役之一。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阿都”意为“主人”,“抹阶”即一种食用棕类乔木林(俗称“达谢”,经加工提取树干中的淀粉供食用)。专指为主人拨给“抹阶”林地经营管理的人役。其林

  • 承安宝货

    金代的银质货币。章宗承安二年(1197)铸造,铤形,分1两、1两半、2两半、5两和10两5种。每两折钱2贯即2千文。传世的有一两半和一两的两种。一两半者呈束腰铤形,通长4.7厘米,端宽3厘米,腰宽2.

  • 纳忽昆之战

    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汗)击灭乃蛮部的战役。宋嘉泰三年(1203),克烈部为蒙古所灭后,乃蛮部太阳罕自恃强大,与铁木真争夺蒙古高原霸主地位,密约汪古部夹击蒙古。铁木真得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剔吉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