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五部帅

五部帅

汉末至晋初并州匈奴五部首领。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南匈奴呼厨泉单于入朝于魏,被魏王曹操留于邺,分其众为五部,每部立其贵族为帅,称“五部帅”。呼厨泉兄於扶罗子刘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皆以刘氏为之。晋武帝太康中(280—289,一说为三国魏末),改帅为都尉;左部万余落(即户)居太原故兹氏县(今山西汾阳县东南);右部6千余落居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南部3千余落居蒲子县(今山西隰县);北部4千余落居新兴(今山西忻县);中部6千余落居太陵县(今山西汶水县东北)。

猜你喜欢

  • 舍利乞乞仲象

    见“乞乞仲象”(123页)。

  • 法师

    西夏佛教高级职称。西夏汉文本《杂字》官位部中有载。可出任功德司副使,参与译、校佛经和重大佛事活动。

  • 含蛋黄

    旧时珞巴族迦龙部落的神判之一。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珞瑜地方。当发生民事纠纷时,由村落长老充当公证人,和当事人一起,站在祭台前。巫师手拿鸡蛋念咒,再把鸡蛋交给被告,被告咀唇贴在鸡蛋上起誓,接着将鸡蛋煮熟,取

  • 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

    描写壮族风情的古体诗。一首五言四十句。唐白居易(772—846)撰。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郢(今陕西渭南)人。内容描述邕州黄峒蛮(今广西左右江流域壮族先民)的风土人情,如地理位置、土民与峒主的装束

  • 迈里古思

    元末官员。唐兀人,字善卿。幼家贫,侨居松江,从师通诗、易二经,授徒养母。善谐谑,多与名士交游。至正十四年(1354)进士,授绍兴路录事司达鲁花赤(镇守官),继任江南行台镇抚,募民组织果毅军,守护城池。

  • 五条河

    元代地名。岭北地区重要屯田基地之一,与称海齐名。位于岭北行省西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一作二十二年),并和林屯田军千人入五条河。成宗大德三年(1299)并于称海。仁宗延祐三年(1316),罢称

  • 瑶刀

    瑶人的生产工具和防身武器。皆短刃而长柄,以木或竹作刀鞘,多无纹饰,然甚锋利,南宋人曾敏行《独醒杂志》载:湖南一些瑶人以“钢精”炼制成的“黄钢刀”,可以一挥斩断牛腰。男子外出,通常系于腰间。

  • 车布登扎布

    ①(1704—1782) 清代蒙古将领。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亲王※策棱次子,※成衮扎布弟。初授一等台吉。雍正九年(1731),从征准噶尔于苏克阿勒达呼。十年,参与额尔德尼昭(位于鄂尔浑河

  • 我摺进台吉

    亦作我著进台吉,见“打赖宰生台吉”(431页)。

  • 金川瓦寺藏族赴浙抗英

    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四川金川团练和瓦寺宣慰司下属大金河千总阿木穰、瓦寺土守备喀克哩及瓦寺土舍索文茂奉命率领藏族屯兵近2千人,赴浙江东部参加沿海抗英斗争。奉命进攻英军占领的宁波和镇海县东北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