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拉部

乌拉部

部族名。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又作兀拉、兀剌,满语意为“江”。因分布于乌拉河畔,故名。源同※哈达部首领,纳喇氏(一说原为完颜氏)。世居忽喇温江(今呼兰河)一带。始祖纳齐布禄南徙辉发、乌拉部间启尔撒河源,避居乌拉河滨,二传至其孙(佳玛喀)时,在乌拉河岸洪尼地方筑城,为所部首领,自称贝勒。八传至补烟(布干),始强盛,尽并周边各部。十传至满泰、布占泰兄弟。在今吉林市东北68(或70)里松花江左岸建乌拉城(今名乌拉街,又称乌拉镇)。外城周15里,内城周2里。辖境大体南接辉发部(磐石县北境),西至苏斡延(今双阳河)与叶赫接,东达张广才岭,盛时达东海滨,北抵伯都讷(今吉林扶余县)南及拉林河中游一带。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初,为努尔哈赤所败,城破,被建州女真所并。遗民多为打牲乌拉户。属境有吴雅氏、颜扎氏、萨克达氏、兀札拉氏等女真60余姓,并有鄂尔图特氏等蒙古族杂居。(系表见下页)

附:乌拉部世系*

*本表参考《开原图说》(玄览堂丛书本)、《乌拉哈萨虎贝勒后辈档册》和《满洲实录》制成。同时也吸收了乌拉部后人赵东升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 喇布坦

    ?—1766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贝勒卓特巴次子。初授闲散台吉,隶兄子贝勒诺尔布班第之左翼右旗。康熙五十六年(1717),随清军征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

  • 根敦达吉

    见“索诺木达尔扎”(1833页)。

  • 马岗地

    “马岗”为藏语音译,※外差中的一种。旧时以岗为单位向原西藏地方政府服兵役的土地。每一马岗,约有土地40※克,通常须出常年兵一名,兵员的衣食用费由被分予此种土地的农奴负担,清代还要自带武器。按乾隆五十八

  • 中亚三汗国

    16至18世纪乌兹别克人创建的布哈拉、希瓦、浩罕三汗国的统称。居民大都操乌兹别克语,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也很发达。19世纪下半叶,相继为沙皇俄国吞并。参见“乌兹别克汗国”(351页

  • 和阗办事大臣

    清代新疆和阗军政长官。乾隆四十二年(1777)自副都统改置。驻和阗。下有协办大臣1员,衙署有章京1员、笔帖式1员、委笔帖式5员,贴写4员,分管印房、粮饷、军台诸事。隶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同治三年(1

  • 巴布尔大帝

    1483—1530印度莫卧尔王朝(1526—1858)创建者。帖木儿王朝(1370—1506)创建者※帖木儿古列根之后裔。1494年继其父为费尔干领地统治者,曾占据撒马尔罕。1504年在※月即别※昔班

  • 五原厅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东部后套平原上,南临黄河。西汉为五原县。东汉初,匈奴南单于曾分部众屯此。清为乌喇特部牧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置厅。1912年改县。乌加河流贯,渠道纵横,灌溉发达

  • 苏皮尔阿

    民国初年新疆策勒村农民抗俄斗争领导人。又译苏朴尔格。维吾尔族。1912年6月,因不堪忍受俄商色依提欺凌,率当地各族群众焚烧其宅院,杀死其帮凶多人。由于新疆地方政府软弱无力,9月被沙俄领事馆派兵抓至喀什

  • 田思飘

    南北朝时武陵酉溪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酉溪蛮(槃瓠蛮之后裔,分布在今湘、鄂、川、黔的酉水流域地区)。宋泰始年间(465—471),因不堪官府压迫起兵反。内史王文和征讨之。起义军引敌深入,自后断其粮道。

  • 萨嘎

    用生牛奶制作的酸奶。参见“温格尔”(22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