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临夏回族砖雕

临夏回族砖雕

建筑装饰工艺。元末明初出现于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屯居地区、风格独特的砖雕工艺技术。在甘、宁、青地区久负盛名。多应用于清真寺、拱北(伊斯兰教圣徒之墓)和住宅等建筑物的影壁、障壁、门楼、券门、墀头、脊饰及山花之上,制作技术极严。从烧制、打磨、格方、落样、雕刻到安装,每道工序都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制作上又有“捏活”与“刻活”之分。“捏活”是先将加工配制的粘土,用手或模具制成各种图画或图案,然后入窑烧制而成;“刻活”是在砖上,以刀刻制成各种浮雕图案或画幅。题材受伊斯兰教影响,常以石榴、葡萄、牡丹、兰花等花草或山水画为主。后受汉族文化影响,也加进寓意福禄寿喜一类的图画。在细部装饰上,多饰以回族人喜爱的卷草、莲花、牡丹之组合,艺术处理有独到之处。今甘肃临夏文化馆、大拱北清真寺、毕家场清真寺、红园和东公馆,宁夏同心县城清真大寺等,保存有大批砖雕,堪称杰作。

猜你喜欢

  • 祭杆子

    见“祭索罗杆”(2089页)。

  • 扎尔鼐

    ?—1728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僧人、西藏地方政府官员。本名扎尔鼐·罗追杰布。西藏拉萨人。藏族。曾任七世达赖喇嘛仓储巴,康熙五十九年(1720),拥护清军入藏平定侵扰西藏之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军,

  • 江格尔

    书名。卫拉特蒙古民间长篇英雄史诗。亦作《江嘎尔传》。与《格斯尔》、《玛纳斯》被称为我国游牧民族三大史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学遗产。一般认为其某些篇章产生于原始公社末期或阶级社会初期阶段,最初在“林木中

  • 浩海太尉

    见“浩海达裕”(1934页)。

  • 舒艾尤布和卓

    托钵僧。新疆伊斯兰教黑山派首领。叶尔羌(今莎车)人。维吾尔族。和卓乌拜都拉长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因不满阿帕克和卓暴政,于叶城、泽浦和英吉沙尔等地发起暴动,迫使其让位于穆罕默德·额敏。旋以穆罕

  • 大乘法王

    明代授予西藏萨迦派大德昆泽思巴的封号。永乐十一年(1413)昆泽思巴入京,成祖封之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礼遇在大宝法王下,大慈法王上。后该

  • 满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政权的朝代名。明万历十一年(1583),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开始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经过30余年的艰苦斗争,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境)建国,改元天命

  • 长脚

    明弘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乜富架”(45页)。

  • 马尕大

    见“马悟真”(176页)。

  • 札合敢不

    蒙古诸部统一前克烈部首领之一。又译札阿绀孛、札哈坚普。克烈部部长※忽儿札胡思杯禄罕子,※王罕弟。原名怯列亦歹。幼年为西夏所掳,久居其地,因为人机敏,颇受重用,赐名“札合敢不”。一说为唐兀语“赞普”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