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丁乍德雷

丁乍德雷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起誓”。旧时仪式名称。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谕地方。凡因偷窃、两性关系引起争端,无确切证据作出判决时,在氏族首领的主持下,当事人双方各备一块木板,木板两端画上太阳、月亮,中间挖一穿线孔,线的一头绑在一根长竹竿上。届时,当事人双方各自向太阳、月亮起誓,誓词大意为请太阳、月亮作证,谁说谎就惩罚谁。誓毕,各自把挂有木板的竹竿指向对方住宅方位竖起。此后,主持人根据谁家里人先生病、受伤及牲口遭损失等现象定为负方,按惯例交付一定的财物给对方,以示了结。

猜你喜欢

  • 格崩

    僜语音译。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佩戴的一种头饰。早年为天然竹条简单加工而成的环状器,罩在前额,起到方便劳动和保护皮肤的作用。随着纺织业的出现和金属的传入,男子格崩改用布料,即将长条状的布盘在头上,老年尚黑色

  • 北褥九离

    古族名。又作北褥九特。位于拂菻以东,与恩屈、阿兰、伏愠昏诸部错居,总谓为铁勒。语言属突厥语族。其民“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性骠悍,善骑射。国多牛少马。公元5至7世纪隶属于西突厥。10世纪初,活动于里

  • 曹王

    金封爵,大国一字王号。皇统二年(1142),已废伪齐皇帝刘豫由蜀王改封;皇统初尚书右丞相萧仲功受封;天德二年(1150),刘彦宗次子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刘筈进封;正隆元年(1156),张通古以司徒致仕,

  • 普罗文查城

    见“赤嵌城”(1013页)。

  • 张胜温

    宋代云南大理国画师。白族。宋孝宗淳熙七年(大理国段智兴盛德五年,1180)绘《大理国梵画长卷》(俗称《张胜温画卷》)。《北京故宫博物院提要》称其为“大理国描工”。据画卷知其为大理国段智兴(1172—1

  • 松巴呼图克图五世

    见“罗哲彭措南杰”(1423页)。

  • 俺答汗法典

    明代蒙古法典。亦译作《阿勒坦汗法典》。东蒙古※土默特万户首领※俺答汗(阿勒坦汗)主持制定。据法典前言推测,约颁布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传入蒙古之后、俺答汗去世之前的万历九年(1581)。法典正文则制

  • 僧差

    旧时藏区差役名。藏语称“扎差”或“扎加”。又称喇嘛差。唐吐蕃时曾有过“三户养僧”或“七户养僧”制,即强制性令七户人家供养一名僧人的生活费用。未见强迫出家为僧的记载。大约清季中晚期,随着封建农奴制的没落

  • 甘南事变

    抗日战争时期甘肃南部回、汉、藏等族农民起义。又称“陇右暴动”、“陇南事变”、“甘南民变”。1943年春,甘肃临洮县各族农民,受中国共产党抗日进步思想影响,以“免粮免款”为口号,在王仲甲、肖焕章等人领导

  • 毛杉树歌节

    布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夏历三月初三以后的蛇日举行,连续3天。地点在贵州安龙县德卧镇。参加者以安龙、贞丰、册亨、望谟、兴义等地布依族为主。相传布依族英雄彭臣、马武因向清顺治帝贡献名马,被封为大将,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