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泰
明应天溧水(今属江苏)人,初名德,字德洪。洪武进士。太祖为改名。历官至兵部左侍郎。惠帝即位,进兵部尚书,与黄子澄同参国政,建削夺诸王之策,先后废周、代、湘、齐、岷五王。建文元年(1399)靖难兵起,被燕王指为“奸臣之首”。四年,燕师破南京,外逃募师,被执不屈死。
明应天溧水(今属江苏)人,初名德,字德洪。洪武进士。太祖为改名。历官至兵部左侍郎。惠帝即位,进兵部尚书,与黄子澄同参国政,建削夺诸王之策,先后废周、代、湘、齐、岷五王。建文元年(1399)靖难兵起,被燕王指为“奸臣之首”。四年,燕师破南京,外逃募师,被执不屈死。
辽北边部族名。辽末耶律大石西行途中招聚十八部之一。
见“湖北省”。
巖)(约1751—1830清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字峻寿,号耐庵,笔名花溪逸士。贡生。以著《岭南逸史》而闻名。此书描写明末黄琼自广东程乡赴从化访亲,途经广东瑶区所发生之离奇故事。文笔流利,极富浪漫色
节即符节,钺是专用于帝王仪仗的斧状兵器。两者都是象征帝王权威的信符。假节钺为东汉末、三国时期帝王特赐权位极重大臣的一种待遇。受此号者拥有代行帝王旨意、掌握生杀的特权。董卓、曹操皆受此号。三国时魏、蜀皆
即《荆钗记》、《白兔记》(又名《刘知远还乡白兔记》)、《拜月记》(又名《幽闺记》、《拜月亭》)、《杀狗记》(又名《杀狗劝夫》)之合称,为明初流行之南戏四大传奇。
1592—1677葡萄牙人,字德川。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明崇祯九年(1636)来华,曾在杭州、武昌、福州、苏州等地传教,营建教堂,受洗者多达三万二千余人。康熙四年(1665)坐杨光先反教案牵连,押往广
《汉书·地理志》会稽郡钱唐县:“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顾夷吾《山川记》武林泉:“自南徂东,临浙江一派,谓之灵隐浦。”(见《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山川》)未详所指,一说即武林山诸泉
官名。辽代置。设于太祖时,以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统领汉人事务。置汉人枢密院后,废。
一作浊鹿山。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史记》裴骃集解引服虔曰:“涿鹿,山名。”
?—前238战国时楚国国君。公元前262—前238年在位。名元,一作完。楚顷襄王之子。为太子时质于秦,后得黄歇之助,自秦逃归即位。以黄歇为令尹,号春申君。楚考烈王五年(前258),从赵平原君门客毛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