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目人
简称色目。元代对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欧洲来华各族人的统称。“色目”一词源于前代,意为各色名目。常见于元人记载的色目人,有唐兀、乃蛮、汪古、回回、畏兀儿、康里、钦察、阿速、哈刺鲁、吐蕃等等。元色目人政治待遇高于汉人、南人,低于蒙古人,科举考试和入仕享有优遇,身犯重刑者由大宗正府处置。
简称色目。元代对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欧洲来华各族人的统称。“色目”一词源于前代,意为各色名目。常见于元人记载的色目人,有唐兀、乃蛮、汪古、回回、畏兀儿、康里、钦察、阿速、哈刺鲁、吐蕃等等。元色目人政治待遇高于汉人、南人,低于蒙古人,科举考试和入仕享有优遇,身犯重刑者由大宗正府处置。
于(於);1675—1748清江苏武进人,字喻旃。康熙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顺天府尹、吏部侍郎等。雍正十年(1732)署陕西总督,经理甘肃屯田及前方军需,著有劳绩。乾隆九年(1744)官吏部尚书、协
西汉置。以境内潭水得名。治今广西柳州市东南。属郁林郡。三国吴凤凰三年(274)为桂林郡治。南朝宋废。齐复置。隋开皇十一年(591)省入马平县。
清代协办大学士之俗称。
?—833唐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字宗玄。明经及第。历校书郎、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给事中。元和十二年(817),为京兆尹,讯万年尉韩晤奸赃不实,贬金州刺史,后迁宣州刺史。十四年,为浙西观察使。长庆
余(餘)书名。清李光霁著。《南林丛刊》第三册。咸丰十年(1860)作者为太平军所俘,在苏州掌司文案近一年,后逃出。书中记其亲身经历,反映了太平军和苏州的一些情况。有1936年刊本。
?—1570明河南洛阳人,字文宿,号东毅。正德进士。嘉靖二十九年(1550)官至户部尚书。三十一年因建议加派军饷遭劾,改任南京工部尚书,再改户部。三十五年致仕归。卒于家。
五德之一。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创五德终始说,宣称土、木、金、火、水五德相胜的循环变化,决定着历史上王朝的递嬗。秦始皇认为秦代周,应水德。汉初服色尚赤,但仍居水德,至汉武帝时改为土德。王莽为制造代汉舆论
地名。在今广东东莞市东。宋末邑人熊飞结集义勇,与元将姚文虎力战于此。
年号。(1)北魏宣武帝年号(512—515)。凡四年。(2)高昌王麴乾固年号(561—601)。凡四十一年。
又作鹅眼钱。指民间私铸之薄恶铜钱。如南宋铸二铢钱,民间多仿铸,而大小厚薄均不及官钱。其轻薄者,谓之“荇叶”,又称鹅眼钱,清代私铸铜钱中有一种孔大肉狭者,民间称之为“鹅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