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昌国县

昌国县

①战国齐邑,西汉置县。治今山东淄博市东南昌城。属齐郡。东汉、魏、晋属齐国,东晋属齐郡。南朝宋徙废。②南朝宋改临朐县置。治今山东临朐县。属齐郡。隋开皇六年(586)改为蓬山县,大业初改为临朐县。③北宋熙宁六年(1073)分鄞县于唐翁山县故地置。治镇鳌山麓(今浙江舟山市西北隅)。属明州。南宋属庆元府。建炎三年(1129),高宗避金兵,曾航海至此。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为州。十七年复置昌国县隶州。二十七年废县存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为县,二十年废。

猜你喜欢

  • 永贞革新

    唐安史之乱后,政治黑暗,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混战,统治者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德宗晚年,王伾、王叔文侍读东宫,常与太子(顺宗)议论时弊,并与柳宗元、刘禹锡等酝酿革新。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死,顺

  • 马氏文通

    书名。清马建忠著。十卷。作者精通英、法语文及希腊文、拉丁文,发现西语有规律,且容易学,利于普及教育和钻研实学。遂以周秦至唐代韩愈之前的诸家文字为例,参考拉丁语法,研究古代汉语的结构规律,编撰是书。光绪

  • 右雄武府

    官署名。隋大业三年(607)置,隶左、右备身府,与左雄武府各置雄武郎将,领皇帝亲近禁军骁果,以武勇郎将为副贰,有司兵、司骑二局,并置参军事。

  • 古代剖解用的工具。用青铜制成,呈长片状,一边或两边有齿,类似后世锯条,始见于商代。战国时期青铜锯有锯身上有穿孔,上边嵌入木柄,缚绳固定。据文献记载,战国时期已有铁锯使用。

  • 李彪

    444—501北魏顿丘卫国(今河南清丰南)人,字道固。孝文帝元宏时,为中书教学博士,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魏兴以来,邓渊、崔浩、高允等撰述国史,皆编年叙录,遗落时事,三无一存。他与秘书令高祐始建议依《

  • 夕阳亭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汉、晋时为饯别之所。《后汉书·杨震传》:延光三年(124),震被遣归本郡,“行至(洛阳)城西夕阳亭”,饮酖而卒;《晋书·贾充传》:泰始七年(271)出镇关中,“百僚饯于夕阳亭”,皆即

  • 湖北纺织官局

    湖北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的通称。清光绪十四年(1888)两广总督张之洞拟在广州设立织布局,次年因调任湖广总督,遂把从英国订购的机器运至武昌,创设湖北织布官局。资本一百二十七万九千余两。有纱锭三万

  • 小祀

    明代祭祀礼仪之一,属吉礼。每年共八次,孟春祭司户,孟夏祭司灶,季夏祭中霤,孟秋祭司门,孟冬祭司井,仲春祭司马,清明及十月朔祭泰厉,每月朔望祭火雷之神。均遣官致祭。

  • 李立遵

    即李遵。北宋宗哥(今青海西宁东南)僧人。又名郢成蔺逋叱,亦作李埒克遵。真宗时,与邈川(今青海乐都)吐蕃族首领温逋奇迎立唃厮啰为王,妻以两女,自为论逋(宰相)。后与唃厮啰不和,多次求宋封为“赞普”(王)

  • 夷坚志

    书名。南宋洪迈撰。取《列子·汤问》“夷坚闻(怪异)而志之”语以名书。原有四百二十卷,分为初志、支志、三志、四志,每志又分十集,以天干为序。已残阙。今传本以涵芬楼排印的二百零六卷本搜辑较备。内容多为神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