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突
即“拔都鲁”。
即“拔都鲁”。
唐乾封后,武后以修撰为名,引文学儒臣径由北门入禁中,密令参议朝政,处理百司表疏,以分宰相之权,时称“北门学上”。知名者有元万顷、刘祎之、苗神客、胡楚宾等,以范履冰、周思茂最蒙亲遇。政事损益,多所参与。
明洪武元年(1368)改南宁路置。治宣化县(今南宁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南宁、上思、邕宁、横县、扶绥、平果、隆安等市、县地。属广西省。1913年废。
相传为颛顼之后裔。吴回之子,生子六人:樊(昆吾)、惠连(参胡)、篯铿(彭祖)、求言(郐人)、安、季连。季连为楚之先祖。
书名。清夏燮撰。九十卷,又前编四卷、附编六卷。继《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之后的明代编年史。夏氏以《明实录》、《明史》、《通鉴纲目三编》资料为主,参考《明会典》、《大明一统志》及稗官野史数百种,编为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改主爵侍郎置,为主爵司长官。唐初沿置,武德三年(620)加中字,为主爵郎中。
官署名。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礼部四属部之一的总部而置。掌礼仪、宗室分封、贡举、学校之事。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二十九年改名仪制清吏司。
1653—1674清圣祖皇后。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辅政大臣索尼曾孙女。康熙四年(1665)册为皇后。十三年生废太子允礽,即死。葬遵化景陵,谥孝诚仁皇后。
亦称史狐。春秋时晋国太史。董氏为辛有的后裔。晋灵公十四年(前607),晋灵公杀赵盾未成,为赵穿所杀,他记其事为“赵盾弑其君”,并公诸于众。赵盾否认其事,他说:“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境),反(返)不讨贼
?—1855清湖南武陵(今常德)人,字敏南。由武举投军,任千总。咸丰二年(1852)守长沙抵御太平军,迁守备。四年参加湘军,参与攻陷岳州(今岳阳)、武汉、田家镇诸役,升都司。五年湖口之战中,率快船冲入
清代拱卫京师的部队之一。即步军统领衙门统辖的绿营兵。共五营,称为巡捕五营。有马兵、战兵及守兵三种,总人数为一万一千八十人。分别由副将一人及左右两翼总兵管辖。其任务是分汛防守、巡逻稽察京师外城及京郊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