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尚书

尚书

①官署名。秦始置于宫禁中,西汉沿置。设令、仆射、丞、尚书吏,职掌收发文书,传达记录诏命章奏,隶少府。西汉中期以后,渐成为重要宫廷政治机构,参与国家机密,常以中朝大臣兼领、平、视,以左右曹诸吏平尚书奏事,参与议政决策,宣示诏命,责成丞相、列卿执行。百官奏事先呈尚书,皆为正、副二封,由领尚书者拆阅副封,加以裁决,可屏抑不奏。百官选举任用考察诘责弹劾之责亦归之。以其事务繁重,常以郎官供差遣,逐渐分曹治事。武帝信用宦官,设中书谒者令(中书令)、仆射,掌出纳机密诏命章奏,尚书奏事,须经中书转呈皇帝。宣帝时欲收霍氏之权,因霍山领尚书事,遂令百官上书不送尚书,由中书令出取之,职权渐移中书。成帝罢中书宦官,复重尚书,虽三公九卿,希得见帝,中央郡国百官上奏,皆上尚书,始达帝所,百官之征召诘对升调劾治,悉由其主管。于令、仆射外,定置尚书五员,分曹治事,领诸尚书郎。其常侍曹掌丞相御史公卿奏事,二千石曹掌州郡长官奏事,户曹(民曹)掌吏民上书事,主客曹掌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三公曹掌断狱事。然仍以记录管理文书档案、传达出纳等秘书职能为主,并未主持政务。东汉置尚书台,魏、晋以来置尚书省,职权更为扩大。②官名。战国秦、齐等国始置,亦称掌书,又有主书,均为管理文书的小吏。秦代由少府遣吏四人,在宫中收发文书,称尚书,地位甚轻。设令、仆射、丞以主之。西汉初因之。自武帝至成帝初,置四员分曹治事,领诸郎,掌管机要,职权渐重,为中朝重要宫官。博士选三科,高第者为尚书。又别置中书(中尚书),以宦者充任。成帝建始四年(前29)罢中书,增尚书为五员,分治常侍、二千石、户(民)、主客、三公诸曹,以保管文书档案、传达记录诏命章奏为主,拆阅、裁决章奏之权归领尚书事、尚书令、仆射。东汉尚书台分六曹,各置尚书,秩六百石,位在令、仆射下,丞、郎上。与令、仆射合称“八座”,重大议案八人联署,有不同意见可建异议。身兼宫官朝官双重身分,既掌纳奏拟诏出令,又可向公卿等行政机构直接下达政令,秩位虽轻,职权颇重。三国沿置,员数不等。魏、晋、南北朝纳奏出令谏诤之权转归中书、门下省,尚书出为朝官,分掌尚书省诸曹,品秩提高,但不再直接向皇帝奏事,承受诏命,成为行政官员。魏、晋时尚可对诏书提出驳议,南北朝驳权移归门下。魏、晋、南朝宋三品;梁吏部十四班,列曹十三班;陈三品、中二千石;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吏部从一品下,列曹二品中,二十三年皆改三品;北齐三品。隋、唐为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分掌行政事务,正三品。历代因之。唐龙朔二年(662)改名太常伯,咸亨元年(670)复旧。中唐以后,多由宰相兼任或成为外官所带检校官衔,不治部务,渐成虚衔,六部事务实由侍郎主持。五代因之。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从二品。辽为南面朝官。西夏、金亦置为尚书省六部长官,金正三品。元废尚书省,六部改隶中书省。初仅设左三部、右三部,各置尚书二员,世祖至元七年(1270)始分置六部,尚书员额不定,后定制各置三员,正三品。明洪武元年(1368)于中书省置六部,各设尚书,正三品。十三年废中书省,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成为国务大臣,地位、职权均较前重要,正二品。至内阁权重,职权稍移。清置为六部、理藩院长官,分掌政务,权任较明为轻。顺治元年(1644)由承政改名,六部置满、汉各一员,理藩院置满一员,亦或任蒙古人。初满员正一品,汉员正二品,顺治十六年改皆正二品,康熙六年(1667)复旧,九年复改皆正二品,雍正八年(1730)皆升从一品。光绪中先后成立、改设外务部、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均置尚书为长官,宣统三年(1911)改名大臣。太平天国亦置,为东、西、北、翼王殿属下官。东王殿、西王殿每部各十二员,职同点检,北王殿每部六员,翼王殿每部一员,皆职同指挥。以数字依次系衔,如东殿吏部十二尚书等。③书名。也称《书》、《书经》。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原意“上古的史书”。是商、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纪录及东周、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记载。秦始皇焚书时,秦博士伏生将《尚书》藏在屋壁中,汉初取出时,只残存二十八篇,加上汉武帝时所出的一篇伪《太誓》,共二十九篇,立于学官,共立欧阳氏、大小夏侯氏三家。用当时隶书写定,因称为《今文尚书》。从此便由史书变成儒家五经之一。从西汉中期起,相传有几次出现用先秦文字写的本子,称为《古文尚书》。刘歆以它出于孔子壁中,多《逸书》十六篇,便争立于学官,未成。从此引起学术史上长期的今古文之争。东汉流行的是杜林所传的漆书古文本二十九篇,有马融、郑玄、王肃等人的注解。西晋永嘉之乱,文籍丧失。东晋初年,梅赜献呈有《孔安国传》的《古文尚书》,把汉代二十九篇析成三十三篇,又新增二十五篇,以凑成刘向、郑玄所称古文五十八篇之数,从此就作为《书经》流传下来。唐孔颖达撰《尚书正义》,后与《孔传》合成《尚书注疏》,明、清时刻在《十三经注疏》本中。宋代蔡沈撰《书集传》,明、清时刻在《五经大全》等本中。宋代有人怀疑《孔传》,递经明、清的梅鷟、阎若璩、惠栋等人考证,判定此书是“伪《古文尚书》”,《孔安国传》是“伪《孔传》”,此本子是“伪孔本”。但伪孔本中保存了原已失散的汉代今文二十八篇,是商、周文献的孑遗,为研究古代历史的珍贵史料。

猜你喜欢

  • 慈禧传信录

    书名。近人费行简撰。三卷。作者曾从阎敬铭、王闿运、丁宝桢等多年,以后又识清宗室载椿及满人恩佑、恭寿等,复于黑龙江得识流放宦官马进喜,从以上诸人得闻慈禧故事,撰成是书。凡十七章。有1926年上海中原书局

  • 汤天池

    清溧水(今属江苏)人,后迁居芜湖。名鹏,字天池。顺治、康熙间铁画名匠。少为铁工,与画家萧云从为邻。日窥其泼墨势,画师叱之,遂发愤,锻铁为画。木竹草虫,无不入妙,尤工山水大幅,名噪一时。芜湖铁画至今仍有

  • 果州

    唐武德四年(621)分隆州南部置。《旧唐书·地理志》:“因果山为名。”治南充县(今南充市北)。天宝元年(742)改为南充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果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充、西充、蓬安、岳池、营山等市、

  • 掌法案

    官署名。宋代太常寺与大晟府所属机构。掌礼乐之法。

  • 阴识

    ?—59东汉初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字次伯。光烈皇后阴丽华之兄。新莽末年,率子弟宾客千余人随刘縯起兵反莽,任校尉。更始元年(23)迁偏将军。次年,封阴德侯,行大将军事。刘秀称帝后,征为骑都尉,复任关

  • 王琳

    526—573南朝时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子珩。本兵家。梁元帝居藩,姊妹并入后庭,因得在左右。少好武,遂为将帅,随王僧辩破侯景,后拜湘州刺史。元帝忌其所部强盛,于承圣三年(554)出为广州刺史。

  • 家僮

    私家奴仆。或作家童。秦时张良有家僮三百人,西汉张安世有家僮七百人,东汉折国也有家僮八百人。家僮可以买卖,主要从事家内杂役和手工业生产,也有用于农业生产者。参见“僮”。

  • 刘奎

    清山东诸城人,字文甫,号松峰。好医学,长于疫疠证治。对贫穷者好取乡僻常见而有疗效之物治病,以补本草所未备,如以浮萍代麻黄等。著有《瘟疫论类编》、《松峰说疫》二书,为穷乡僻壤难觅医药者所乐用。其书流传日

  • 苍头

    或作仓头。秦时苍头指头著青巾的士兵。《汉书·陈胜传》:“胜故涓人将军吕臣为苍头军。”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时军皆著青巾,故曰苍头。”又引服虔曰:“苍头谓士卒青帛巾,若赤眉之号,以相别也。”但后世或以秦时

  • 王伽

    隋河间章武(今河北大城)人。开皇末,为齐州行参军。尝押送囚犯七十余人去京师,行至荥阳,怜其痛苦,去枷,与囚犯约定期到京。囚犯至期皆至。文帝知而称赞,赦群囚,擢为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