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奴变

奴变

明清奴仆的反抗斗争。奴仆,又称家奴、世仆。社会地位低下,深受压迫。自明崇祯初年始,在农民起义推动下,湖广、江浙、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奴仆,建立里仁会、乌龙会、削鼻班、小约等组织,不断举行暴动。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占北京,奴仆斗争进入高潮。江西吉安、安福、永新等地奴仆发动起义,首领称铲平王;嘉定、太仓、宝山诸县奴仆群起惩治主人,索取卖身契,均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清顺治八年(1651),麻城奴仆杀家主,举行暴动,以争取人身自由。在奴仆的反抗斗争下,清政府于雍正五年(1727)豁除江南徽州府*伴、宁国府世仆之贱民籍,后又允许一部分奴仆入民籍,准其应考入仕。

猜你喜欢

  • 阴燧

    古时月夜承接露水的器皿。晋干宝《搜神记》十三:“夫金之性,一也,以五月丙午日中铸为阳燧,以十一月壬子夜半铸为阴燧。”汪绍楹校:“言丙午日铸为阳燧,可取火;壬子夜铸为阴燧,可取水也。”南朝梁元帝《玄览赋

  • 亦黑迭儿丁

    亦作也黑迭儿。元回回人。祖籍大食。蒙古中统元年(1260)管领茶迭儿局(茶迭儿,蒙语庐帐之意)。世祖至元元年(1264),修筑琼华岛(在今北京北海)。四年,与光禄大夫刘秉忠等,领工修建元大都(今北京)

  • 南城

    河阳三城之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黄河南岸。东魏元象元年(538)筑城于此。北面临河,为南北要津。《资治通鉴》:陈太建七年(575),“周人既克南城,围中潬”。参见“河阳三城①”。

  • 后唐明宗

    后(後)即“李嗣源”。

  • 阿哩克喇嘛

    明代西藏黄教喇嘛。隆庆五年(1571)赴蒙古土默特部会晤俺答汗,使其皈依黄教并邀请三世达赖。万历六年(1578)俺答汗与三世达赖在青海会谈时,授以“额齐格喇嘛”(意为父亲喇嘛)之号。

  • 佛郎机

    ①一译佛郎西。明末清初对占据澳门之葡萄牙人的称呼,系阿拉伯文al-Frandj的译音,意为欧洲人或基督教徒。最早来华的欧洲人是侨居澳门之葡萄牙人,故明末即被称为佛郎机(见《明史·外国列传》),清初官方

  • 茄陂

    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三国志·魏志·刘馥传》:东汉建安中为扬州刺史,“兴治芍陂及茄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

  • 胥门十哲

    金章宗朝,张复亨、张嘉贞、赵枢、张光庭、高元甫、张岩叟、傅汝梅、张翰、裴元、郭郛十人阿附尚书右丞胥持国,趋走权门,时人讥为“胥门十哲”。

  • 国学六馆

    即国子监六学。见“六馆”。

  • 太平寨

    ①北宋太平兴国中置。在今广西崇左县西北。归邕州节制。元至元中改置太平、思明二路。②即今河北迁西县东北太平寨。明嘉靖十年(1531)三卫部长导北部入犯太平寨,明军拒却之,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