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赞
①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属尚仪局。员二人,从六品。唐沿置,改正六品。掌朝见、宴会之赞相导引。宋、金及明初悉如唐制。明永乐后,其职尽归于宦官。②官署名。明代女官尚仪局所领四司之一。洪武五年(1372)置,设官司赞四人。十七年,增设掌赞四人。掌朝见、宴会之赞相导引。永乐后,其职为宦官所代。
①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属尚仪局。员二人,从六品。唐沿置,改正六品。掌朝见、宴会之赞相导引。宋、金及明初悉如唐制。明永乐后,其职尽归于宦官。②官署名。明代女官尚仪局所领四司之一。洪武五年(1372)置,设官司赞四人。十七年,增设掌赞四人。掌朝见、宴会之赞相导引。永乐后,其职为宦官所代。
①西汉高帝十年(前197),葬太上皇于栎阳北原,号万年陵。因分置万年县以为奉陵邑,与栎阳县同城而治。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武屯镇东。属内史。武帝时属左冯翊。东汉省栎阳入万年。西晋属京兆郡。北魏属冯翊郡。北
年号。(1)西燕慕容年号(386)。(2)北魏时吕荀儿年号(506)。(3)北魏长广王元晔年号(530—531)凡二年。
书名。戏曲论著。明魏良辅著。一卷。约成书于嘉靖后期。概述昆曲练唱技术,指出南北曲唱法不同,并简介各种声腔流派,着重介绍昆曲唱腔规律。后改名《曲律》,内容略有变动。有嘉靖间吴昆麓校改本,1959年中国戏
官员因故交卸篆务,离任或卸职,称解任。历朝定制不同,如清制,凡革职、裁缺、请假、丁忧、终养等官员,请准后,交卸篆务后即可离任。凡督抚,接到吏部文书方准交卸离任。外官布政使以下道、府、厅、州、县官,具题
168—243三国时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元叹。出身江南士族。少从蔡邕学琴书。州郡表荐为合肥长,后转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孙权领会稽太守,以为丞,行太守事。权称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
西汉武帝时置,治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云南驿。属益州郡。东汉改属永昌郡。三国蜀汉改属云南郡。西晋为云南郡治。南朝梁大宝后废。明洪武十五年(1382)以云南州复置,属大理府。治今祥云县。1929年改名祥云。
①金代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完颜京、完颜从宪、完颜爽等先后受封。②元代诸王封号,授兽纽金印。斡赤斤后裔脱里出、乃蛮台等受封。
书名。元翰林国史院撰修。始修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完成于大德七年(1303)。已佚。
西汉置。以境内有高要峡为名。治今广东肇庆市。汉、晋属苍梧郡,南朝宋、齐属南海郡,梁、陈为高要郡治。隋以后先后为端州、信安郡、肇庆府、肇庆路治。1986年迁治南岸镇。
①古代丧葬礼之一。古人远行,临行饮酒叫“祖”。古人认为,送死如送生,死者“远行”,一去不返,故出葬时设祖奠为死者送行。这一仪式的主要内容是供祭和祷告,设祭的地方一般在庭中。祖奠以后,才将死者棺木送至墓